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
发布时间:2013.03.03      浏览次数: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称王称霸在南京,死后也想葬在南京。他在南京卜选自己百年之后风水宝地的事儿,一直是秘闻级故事。实际上,这在当时确实发生过,不少民国要人、学者的笔记中都有记录。

  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国父"孙中山的陵寑中山陵与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陵寑孝陵之间,有一座很特别的建筑--正气亭。亭为方亭,重檐飞角,上盖蓝琉璃瓦,花岗石基础,大红立柱,彩绘顶梁,金碧辉煌。

  此处即是当年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选中的墓地,因系未来的陵寑地宫(穴位)所在,特筑亭标志。

  蒋介石为何相中了位于紫金山之阳的正气亭所在?原来,此处特别符合蒋介石的"政治需要"。蒋曾对幕僚表示,希望自已百年之后也能安葬在中山陵附近,永远陪伴总理。但墓址的地理位置有讲究,相传当年蒋介石自诩,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明一点,葬地应高于明孝陵;但不能和孙中山先生相比,墓址应低于中山陵。

  正气亭所在墓地是如何卜选出来的?孙中山之子孙科撰写的《正气亭记》,用春秋笔法透露出真情。

  1946年春,民国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蒋介石率幕僚谒祭中山陵后,觅得一块风水宝地。当时,蒋介石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坡爬上层岗,远眺天阙,"喜其山川之胜,林壑之美",嘱在此处建亭,"将与国人共游赏之"。虽然亭记并没有明示此处即为蒋介石的百年归葬处,但在当时明眼人还是能猜出八九分的。

  但有另一说法,蒋介石的葬地并非蒋亲自选中,而是风水先生的杰作,由一名来自其浙江奉化溪口老家雪窦寺的名僧太虚相中的。

  太虚是蒋家的座上宾。在民国政府迁回南京后,蒋介石刚好60大寿,自觉年岁渐老,遂开始考虑选择一块墓地,以便死后归葬。于是,与蒋家缘分不浅的太虚被请到了南京,秘密执行蒋介石交代的陵寑卜地事宜。

  一天,太虚行至现正义亭处眼前一亮:前临清澈见底的紫霞湖,背倚巍峨紫金山,右邻紫霞洞,左毗观音洞,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藏而不露,聚风纳气,乃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太虚向蒋作了推荐,这才有了蒋介石"扶杖登山"一事。

  正气亭原来是"镇气亭"

  太虚在进行反复相度之后,正气亭所在位置好是好,也符合蒋介石政治上的卜选要求。但根据传统的风水理论,正气亭所在地附近缺"水"。于是,太虚出了个点子,修补这一风水缺陷。

  这种手法也是过去常用的,如清代皇家陵址,便改造过风水堂局:没有案山,就在陵前堆积人工山丘;河水流向不好,便另凿水路。蒋介石是对国学有深厚研究的人,相信了太虚之言。当即安排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在亭脚下重修紫霞湖,以弥补风水上的缺陷。

  为什么未建陵,先筑亭,也并非蒋所谓"与国人共游赏之",而是出于风水考虑。据说是太虚当时建议,为防止龙气外泄,先建亭镇之,以锁定风水。


  正气亭正式破土动工时间,是1947年11月29日。当时并没有正式名字,暂称"半山亭"。直到亭子建好了,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园林处处长沈鹏飞专题报告,呈请蒋介石赐题亭额及楹联,"以资点缀,借壮观瞻"。蒋介石很重视,也很认真,亲自命名,并亲笔书写"正气亭"三字。"正"即"镇"也,正气亭即"镇气亭",从亭名可见蒋介石的良苦用心。

 

  从上面说法来看,不论正气亭所在位置是蒋介石自已选中,还是僧人太虚所相,动机都是一样的,即蒋介石希望死后葬于紫金山,这也是目前海内外最为主流的一种说法。但另有一种观点,蒋介石当年从重庆回到南京,打算在南京周围卜地是事实,但根本无心葬于紫金山,而是希望百年之后,在与紫金山遥遥相对的方山上建造陵寑。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方山也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当年秦始皇东游镇东南王气,这股"气" 即在方山一带。这附近先后有五位帝王陵墓,历史名人王僧辩、韩熙载也都青睐方山,下葬于此。

  2007年5月26日,笔者赶到方山附近采访,爬坡上山,登高望远,实地勘查了一下蒋介石方山墓地。这里的僧人便称,蒋介石初选墓地在方山,而不是紫金山,当年不少人都是知道的。经僧人指点,笔者找到了蒋介石方山墓地。其地在方山的东北麓坡地,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人指点,一般人是不容易找到的,此处现在刚建了竹林。估计不久会立牌,作为一处旅游景点。

  此地离南朝齐武帝萧赜祭天的天坛遗址不远,附近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曹氏祖茔"。

  方山墓地为何选"山之阴"

  与紫金山墓地一样,方山墓地也是蒋介石本人来看过的,并由风水先生卜定。

  当时的民国媒体曾公开报道过此事,蒋介石请了方山脚下横岭一个名叫丁福智的村民作领路之人。丁福智后来回忆,1946年秋天,蒋介石一行携风水先生,带罗盘等物来到方山,在方山东北麓坡地勘察地形,选择墓地,当时还做了标记。

  当年蒋介石带的"风水先生",还是上面说的蒋家座上宾、雪窦寺僧人太虚。值得注意的是,正气亭所在墓地选在"紫金山之阳",方山墓地却选在方山东北麓坡地的"山之阴"。

 从堪舆术上来说,风水宝地一般都选择在山之阳,即山的南坡,而不是山的北坡。在中国帝王陵寑中,只有赵匡胤开创的北宋王朝帝王陵特殊,陵址呈"东高西下"形势,据说是当时风水先生根据"五音利姓说"卜定的。


  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赵姓皇帝宜在西方安葬,陵地需要东面高于西边,才能富贵绵长,龙脉不断。即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征地,角姓亦可居之。"

  蒋介石方山墓地为何选择山之阴?蒋介石羡慕方山风水好的同时,还有政治上的考虑。紫金山与方山,一北一南。蒋介石首选方山,看中的即是方山与紫金山的"亲密关系",选方山是蒋介石想独霸一方,又不失对孙中山的敬意。

  蒋介石自称一生追随孙总理,多次公开表示"是中山先生的学生","死后也要做中山先生学生"。孙中山归葬于紫金山,蒋介石一直想着自己的风水宝地该选在哪儿合宜,后经太虚指点,方山进入了蒋介石选陵视线:如果在方山的北坡营建陵墓,正好与中山陵形成"对陵",呈学生面向老师鞠躬的"师生之礼"。

  另外还有传言,蒋介石的老家溪口在南方,蒋选方山也有靠近一步之说。

  方山与紫金山共用一条"风水线",实际上,早在1937年之前,蒋介石即注意到了方山,初将墓址首选于方山,并不偶然。1937年11月,淞沪保卫战失利后,侵华日军立即沿沪宁线,向南京疯狂进攻。为保卫首都南京,蒋介石花巨资在中华门外南郊建了很多地堡、碉堡一类的军事设施,形成一条很长的防线,时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

  该防线的地下指挥所就设在方山定林寺(入口离定林寺约100余米,现在游人可以看到)。但后来此防线未能起到军事防御作用,日本人侦破蒋的用意后,避实就虚,绕开方山防线,经南京东汤山攻打中山门,这是后话。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一举攻陷南京。蒋介石当年曾亲临方山地下指挥所视察。蒋站在定林寺塔前,向北方的紫金山遥望,可以看到中山陵,蒋当时即心仪此地。蒋介石最早萌动墓地首选方山之意,应始于此时。

  方山与紫金山直线上有30公里之遥。这里的僧人证实,如果天气晴朗,肉眼确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山陵。更重要的是,两山有一个风水上的承应关系。公元1173年高僧善鉴在方山移址重建定林寺时,寺址定向与紫金山原寺选在一条风水线上的同一个朝向。

  笔者认为,蒋介石当初看中的正是这点。但最后蒋介石却放弃了方山此处自选墓地,这又是为什么?这似乎成了一道谜题。


  据说择好墓地后,有一次蒋介石站在方山北坡向北望,以前还能看得很清楚的中山陵却消失了,仅是若隐若现(笔者前去勘查时是晴天,并未看到紫金山,恐由于空气污染)。蒋介石觉得这样不好,不能与孙中山相依终古,才决定将墓址改定在紫金山。

  慕紫金山"王气"弃用方山

  方山离紫金山确实太远了,构不成对紫金山的"朝拜"格局。更重要的是,方山的"王气"经秦始皇早年的一番折腾,早就衰弱了,这也是为何金陵自古都是短命王朝的迷信说法之一。

  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因为"国父"葬在紫金山,在朱元璋把陵寑选于紫金山,风水旺过一次之后,六百年后又一次"王气十足",兴盛了起来,到紫金山朝拜观光者络绎不绝。

  如果蒋介石把陵寑选在方山,生前沾上孙中山光芒的蒋,死后就得不到"国父"的庇护了。所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生前在美国时曾向外界证实,"蒋公生前有遗愿,回大陆,葬紫金山。"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于台湾,终未能葬紫金山。蒋介石逝世不久即传出,蒋临终前授儿子蒋经国口嘱,自己死后棺木不要下葬,暂时安放在台湾桃园县的慈湖,等将来国民党"统一大陆"后"回家"。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论是紫金山"王气",还是方山的"风水",蒋介石的愿望均是不可能实现的。蒋介石归葬大陆,成了一桩历史遗憾。据说,在李登辉当了"台湾总统"后,蒋家曾请人与中共高层秘密接触,希望将蒋的灵柩移回南京,了却蒋的生前遗愿,但遭到了台湾方面的抵制。蒋介石以后会不会"回家"?只有时间来回答了。

  外篇一:蒋介石浙江老家墓地之谜

  蒋介石在南京曾在方山、紫金山两度相地,留下了有趣的风水故事。在蒋介石的浙江奉化老家,这类故事更多。据说,蒋介石生前曾在老家相过三块墓地。

  蒋介石老家建"风水门"

  大家现在都认为,蒋介石的根在浙江,其实往上追溯,蒋介石应该是江苏人的后代。据其族谱,蒋介石远祖生活在江苏宜兴。

  蒋介石真正的名字叫" 蒋中正",在正式文书上,都用此名;学名"蒋志清","介石"是他的字。人们之所以称之为蒋介石,是尊重他,直呼其名在过去是不礼貌的。

  蒋介石出生地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离县城大约有30来里。镇东有一山名叫武岭,故蒋介石自称"武岭蒋氏",其族谱名便叫《武岭蒋氏宗谱》。蒋介石发达以后,于1934年在镇东头兴建了一座门--"武岭门"。
第55节: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5)


  当地人都说这是一座"风水门",门建成后,蒋介石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了"武岭"二字,可见此门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分量。

  "对着笔架山,代代儿孙会做官"

  蒋介石为什么对武岭这么青睐?因为这是溪口的"龙脉"所在。

  溪口镇东有武岭,岭下的镇口则有潭墩山,南则有"笔架山"。以过去堪舆理论来说,这是风水宝地,是出贵人之所,文雅一些的说法则是"人杰地灵"。更玄乎的是,蒋家老宅子"丰镐房"的正门正对着笔架山。风水先生说,"对着笔架山,代代儿孙会做官。"后来蒋介石真做了大官。

  据说当年蒋家扩建丰镐房,想拆除老门重修,被风水先生制止。认为老门建的位置恰到好处,对着笔架山,不高又不低。如果拆除,很可能动了龙脉,泄了地气,遂留住了老门。

  "文昌阁"镇锁溪口风水

  除了笔架山,潭墩山也是好地方。

  此山山顶在清雍正年间建了一座阁亭,名为"文昌阁"。为什么要把此阁建于潭墩山上?原来,风水先生还认为,潭墩山为溪口的"龙头"所在,形态如伏虎吸水,建此阁即是为了镇锁溪口风水。

  蒋介石十分迷信,在"文昌阁"出现破损之后,1924年已成了民国要人的蒋介石,曾重修此阁。

  当时,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回老家。发现因为风吹日晒雨淋,文昌阁外面破旧,木梁歪斜。蒋介石便有心重修,离家时便把这事交给同父异母的大哥蒋介卿来办。重修后,蒋介石易此阁名为"乐亭",并亲撰《乐亭记》一篇记之。

  此亭在1937年时,被专程飞来轰炸蒋家老宅子的侵华日军飞机炸毁了,现在的"乐亭"是1987年依原样重建的。

  蒋介石钟情"妙高台"

  蒋介石最钟情的地方则是浙东第一名刹雪窦寺所在的雪窦山。

  此山与武峰一样,都属当地四明山脉的支脉。雪窦寺建在山顶上的一块平地上。当年赵姓宋朝被金人打退到江南,定都杭州后,南宋的多个皇帝都喜欢到此山此寺巡游。宋理宗赵昀曾亲书之为"应梦名山",筑亭以供。

  蒋介石生前曾多次上山。据当年与蒋纬国接触比较多的台湾新党人士冯沪祥对媒体透露,蒋纬国曾说,对于百年之后的墓地选择,蒋介石生前曾经讲过两个地方,一是中山陵旁的正气亭所在位置,另一是老家奉化,但地点不是蒋母王采玉所葬的地方,而是雪窦寺旁边的妙高台。


  "妙高台"在雪窦山的什么地方?实乃雪窦山上一峰,海拔有700多米。峰顶有坪如台,东西长约15米,南北长约30米。从雪窦山最高处看,此处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脚下望,只见山峰不见台。

  这里,松竹蔽日,风景宜人,是避暑胜地。1928年,蒋介石还在台上兴建了小别墅,与夫人宋美龄时常来此避暑。

  蒋介石何时喜欢上了妙高台?据《蒋介石家世》一书引1948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前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蒋介石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

  看来,蒋介石钟情妙高台,始自少年。但此地已让一名僧人先占,蒋介石的别墅就建在僧坟旁边。

  蒋母王采玉拒绝合葬

  蒋介石的父亲叫蒋肇聪,他有一个外号叫"黄鳝"。据说是因其做生意极精,很滑头,没有乡人能讨到他的便宜,故得此外号。

  蒋肇聪死后,葬在附近名为桃坑山的山上,墓地所在叫"右蟹钳"。

  蒋介石、蒋经国的棺椁,目前都是暂厝台湾慈湖。而蒋家的暂厝似乎是有传统的。

  蒋肇聪是光绪21年(公元1895年)去世的,一直暂厝。但直到8年后,蒋介石才将父亲正式葬在"右蟹钳"。

  当年,蒋肇聪的墓地留了三个位置,一是给原配徐氏,二是给继配孙氏,三就是留给蒋介石生母王采玉的。但后来情况变了,1922年王氏临死前执意不与蒋肇聪合葬,蒋介石只好另外卜地安葬。

  王采玉为何不愿与丈夫合葬?王氏很迷信,当年小儿子未成年死后,还为他办了一场冥婚。王氏对葬地的安排有自己的考虑,她是原配丈夫死了之后,改嫁到蒋家的,是蒋肇聪的填房,即第三任妻子。迷信说法,到了阴间后,会"两鬼争一鬼",即两个丈夫争她一个女人。王氏为了避免"二鬼"纠缠,干脆在另一个世界里"独自生活"。

  再者,蒋肇聪在阴间已有两个女人,如果王氏与夫合葬,肯定要放在地位最低的"小妾"之上,这是蒋介石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放在上位,又乱了阴间秩序,迷信认为,阴阳错乱对子孙不利。

  墓穴挖在"佛"的肚脐眼上

  蒋介石生母王采玉安葬的地方叫"鱼鳞岙",位于离蒋家三里外的白岩山上。

  王氏去世后,蒋介石重金请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四处卜地,最后选中了这块形似弥勒佛的地方,墓穴正好挖在"佛"的肚脐眼上。据当地传说,葬此旺子旺孙。


  为了防止施工时震动地气,压坏龙脉,风水先生提醒营筑墓穴时,不要惊动太大,少用重石。为此,蒋介石天天到墓地察看,吩咐小心谨慎。王氏下葬后,十分风光,孙中山亲笔题写了"蒋母之墓"四字。

  1923年5月,蒋介石又在离坟200米开外,兴建"慈庵"一座,奉列祖宗牌位,实为王氏个人纪念馆;再后,又建了坟庄。

  蒋介石在母亲的坟墓周边如此大兴土木,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蒋介石是一个难得的大孝子,如果葬不了南京,传说他有意在百年之后,葬在"慈庵"旁边,陪伴母亲长眠于此--这里便是蒋介石在溪口,继"妙高台"后的第二处自选葬地。

蒋经国生前选葬处

  蒋介石的自选墓地,在南京曾有紫金山、方山两处之说,在老家则有三处。

  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处,当地人称还有一处:位于奉化城北的"响铃岗"。此处地势高爽,景色优美,环境幽静,风水上佳。当年,蒋介石专门修筑了一条公路通往此处。

  妙高台、鱼鳞岙、响铃岗,蒋介石灵柩如果迁葬奉化,最后会选择其中的哪一块地?最现实的墓址,还是王氏墓所在的鱼鳞岙,此处的下葬条件十分成熟。

  至于蒋经国的葬地,已很明确,就是现在溪口镇北的摩诃殿附近。

  这里有其母亲、蒋介石原配毛福梅的坟墓。当年毛福梅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死后,便葬于此殿旁边。为什么毛氏会葬在这里?如果不葬在这里,葬在公公的右蟹钳,或是婆婆的鱼鳞岙一带,都是有充分理由的啊。

  原来,毛氏与婆婆王氏一样,一生事佛,此殿便是毛福梅出资修建的,葬此大概也是为了圆她的佛缘。

  外篇二:蒋介石移葬大陆会选哪儿?

  "两蒋移灵",触动台海两岸神经。笔者就此采访了台湾、大陆两边的蒋介石、民国史研究者,发现对于" 两蒋移灵"中涉及的诸如"家葬"与"国葬"、葬在南京与葬在奉化等一系列问题,不论是蒋家,还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台湾民进党,都无法回避。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蒋去世前留下遗言,"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北京发表谈话,对蒋经国去世表示悼念。去世前,蒋经国亦留有遗嘱--要归葬浙江奉华溪口母亲的坟前,"死后尽孝"。
第58节: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8)


  两蒋死后暂厝台湾,没有入土,但却埋下了许多至今没有答案的悬念。

  这里,设想一下,如果蒋氏后人坚持两蒋移灵大陆,蒋介石会葬到哪儿?麻烦在哪儿?可能性有多大?

  移葬南京的政治之难

  原先公开的葬地,一是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另一是蒋的家乡浙江奉化。

  如果蒋家及台湾相关政界人士坚持要将蒋介石葬到南京,问题就复杂了,涉及大陆官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蒋介石和中国国民党历史地位的评定问题。因为蒋介石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主席毛泽东亲自圈定的"一号战犯",如今要葬到紫金山,对于很多人,无论从感情层面还是从理性层面,恐怕都是暂时无法接受的。

  再者,葬到紫金山,位列中山陵旁,在中国国民党内则等于完全承认蒋介石是孙中山最合法、最佳接班人,这又可能受到国民党内一些极左派和反蒋人士的反对,有人至今不承认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

  所以,蒋介石要归葬南京,从两岸诸多政治因素考虑,目前显然仍是第一难题。蒋介石问题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杨天石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即持此观点,如果移葬南京,需要两岸的勇气和魄力,更考量大陆高层的智慧和政治手腕。

  移葬奉化的情感之难

  如果移葬浙江奉化,问题相对简单多了,就会避开上述政治难题。

  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来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浙江奉化,是两蒋的出生地、老家,大陆没有理由来拒绝。所以,蒋介石第三孙媳妇、也是蒋经国的第三儿媳妇、蒋孝勇夫人蒋方智怡,在2007年12月23日到两蒋慈湖陵寝谒灵时曾表示,不会将两蒋遗体移到台湾国军军人墓地五指山,将会遵照蒋经国遗愿,将两蒋遗体移到浙江奉化安葬。

  此要求既合理,更合情。

  但是,移葬浙江奉化问题简单,并不等于没有困难。"文革"期间,蒋介石的结发妻毛福梅和母亲王采玉的坟墓被"红卫兵"捣毁。据亲历者回忆,红卫兵把两口棺材从坟墓中挖出来进行"批斗",后浇上汽油焚毁。后由北京高层出面,出于"统战"原因修缮一新。时至今日,这种反蒋情绪在大陆一些人群中,仍然没有消失。

  中共"十六大"期间,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称,如果蒋家愿意将蒋氏灵柩回乡安葬,而且按照一定程序办,应该没有问题。


  无法回避的"国葬"问题

  陈昭典的"按照一定程序办"虽然是官话,但里面玄机多多--如果两蒋移灵浙江奉化,涉及"葬仪"和"葬制"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家葬"和"国葬"的问题。

  "家葬"好办些,正如蒋介石的重孙、蒋家第四代人蒋友柏在个人博客上所言,这是家事。家事是家庭内部的事务,外人没有理由指指点点,抑或从中干涉。但问题是,两蒋曾是中华民国总统、台湾当局首脑、中国国民党的领袖,为移灵大陆而如此草草下葬,不声不响,如败军之将般"偷葬",一些国民党资深人士,忠心耿耿地跟随蒋介石跑到台湾的国军老兵会答应吗?

  这样就涉及"国葬"问题,无法回避。

  "国葬",是国家的事务。众所周知,在国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如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葬"来处理,显然是不可能的,也不伦不类。

  蒋纬国授意秘访葬地

  实际上,许多难题蒋氏后人早就想到,并考虑过了。蒋氏后人曾多次前往浙江奉化,并与大陆有过接触,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曾涉及移灵问题。2006年8月,蒋方智怡曾应邀参加了大陆学术机构在奉化举办的相关活动。而早在1996年,蒋介石的第三孙子蒋孝勇由蒋纬国授意,曾专程回南京、奉化考察,为两蒋移灵一事作准备。"两蒋移灵"问题公开化,也就是1996年7月,由蒋纬国突然提了出来。

  从大陆考察回台后,蒋孝勇接受台湾《远见》杂志总编辑王力行采访时,即已作了说明。此采访报道发表于《远见》1996年10月号上,题目叫《蒋孝勇的最后声音》,其中提到了解决"国葬"的意见--

  "祖父(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当时暂厝,就是希望统一之后才迁葬大陆。我从大陆回来后,曾向叔叔(蒋纬国)说过处理移灵问题有三个原则:第一,不要凡事比照孙中山先生;其次不要强调'国葬';第三,大陆对这个问题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所以短期之内不会接受。既然这个问题短期内不可能解决,目前做不必要的争议毫无意义,所以应暂时不做处理。至于就地'国葬',也没有必要,台湾民间习俗是七年捡骨,也已超过了时间。"

  移葬"两步走"存争议

  在蒋家当年提出移灵大陆后,时国民党当局成立了"总统奉安"研究小组,并提出了处理原则:"以国葬奉安台湾,并俟两岸关系变化之适当时机,予以迁葬大陆。"这就是所谓"二次安葬",或说"两步走"方案。
第60节: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10)


  对当年国民党提出的"两步走",蒋孝勇没有同意,称国民党(时李登辉执政)把"移灵"问题政治化了。指出,从法律上讲国民党无权处理两蒋移灵一事--

  "在祖父方面是祖母;在父亲方面是母亲,这是法律上的优先权,国民党不能自行决定。现在讲就地奉安,说得不好听,这在将来就是民间的挖祖坟,我们做子孙的于心何忍?"

  蒋氏后人为什么在2007年12月份再一次提出"两蒋移灵"?直接原因是陈水扁的民进党当局将蒋介石慈湖陵寝和蒋经国大溪陵寝的护卫哨兵同时撤去。

  但岛内有一种议论,认为蒋家是考虑到了风水,认为两蒋长时间不能"入土",蒋家就"安"不了,对蒋氏家运、后人官运均不利。

  不论风水的说法是否可靠,但蒋氏后人确实没有了以前的辉煌,家族凋落,令人嘘叹不已!

  全尸秘葬金龙殿"锁王气"

  中华民国总统府的风水之谜

  中国目前最具神秘色彩的政治建筑是哪里?北京中南海。如果回到六十年多前的中华民国时代,这个答案应该是--南京总统府。

  顾名思义,总统府是当年中华民国总统及其高级幕僚办公的场所,其前世今生,都与风水有关。在堪舆家眼里,总统府一带是南京最适宜建阳宅的风水宝地,南京的"真龙穴"就在这里。

  总统府的前世是"真龙穴"

  总统府位于今南京市区长江路292号,是占地多达12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以三国吴宫殿选址来算,此处作为国家中央机构所在地的时间,则有1770多年。

  黄武八年(公元 229年),孙权在诸葛亮和刘备的劝说下,把都城从武昌迁到风水宝地--有"帝王之宅"美誉的建业(南京)来。但是,到底将"宅"建于何处,才能成就帝王之霸业,诸葛亮并未明示。

  最初,吴将诸葛亮曾驻马看风水附近的城西石头城进行改建,在城东、城南各开一门,城北开两门,作为军事城堡来使用,但此处显然不适合做新都宫城。

  古代宫城选址是要讲"地利"的,中国古都之一洛阳,便是占卜出来的。据《尚书·周书·洛诰》(卷三十九)载,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阳是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姬奭(shì)相中的,宗庙、宫室、朝市的基址,都由召公进行了详细卜算、勘察。然后,由周文王第四子周公姬旦,负责宫城的全面营建。

  孙权在选择新宫城基址时,当然也考虑到了风水原因。据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载,吴新城筑在秦淮河北面,周围二十里十九步,主体建筑太初宫、龟殿等宫殿,建于新城中部偏西北处,即今总统府附近。


  孙权的眼力真是毒准!古代堪舆家一直认为,此宫址是南京全城风水气脉最旺的地方,是"真龙穴"位置。

  总统府,北面远有"护山":马鞍山、四望山、庐龙山、幕府山、直渎山;近有"靠山":覆舟山、鸡笼山;东边有"青龙"钟山;西有"白虎"石头山。城南部秦淮河环绕,近有"案山"石子冈,远有"朝山"牛首山,两主峰成天然宫阙("天阙")。用行话称是,龙虎低首,淮水有情,远近拱卫,四方来朝。

  吴宫整个布局和北魏的洛阳是一样的,从宫城南门直到南边的大航门,是长达七里的南北方御道,此道也是全城的中轴线。后来唐代的长安城,都是在这种城市布局基础上改进形成的。

  太初宫在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的兵火中毁掉,后来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在太初宫附近一带,复建了皇家宫殿(基址有移位),即常说的"台城"。

  台城的正殿叫太极殿。太极者,万物之源也。此殿特别讲究风水和阴阳平衡:共有12间,取象12个月;后又改增为13间,象征闰13个月。殿高8丈,取阳数中最大"8";长27丈,取阴数中最大"9"的倍数;宽10丈,取极数"10",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明代"汉王府"没有王气

  台城以豪华、奢丽著称,很可惜在南陈灭亡后,让隋文帝杨坚平毁掉了(详见本书"'镇王气'事件传奇·隋文帝把南京毁为'菜地'"一章)。现在所谓的总统府有600多年历史,是从明初说起的。

  在"王气"消失近800年之后,南京终于又现"大龙翻身",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定都于此。朱元璋在卜地建宫时,却放弃了台城所在地这块风水宝地,而将宫城的位置东移数里,脱离原址。

  个中原因,除了新宫地址是出于刘基考虑的"天人合一"的天象布局需要外,大概觉得此地是多朝亡国宫城,不吉利,再经过隋文帝的一番"镇压",总统府一带"王气"黯然收敛。所以,在明初,虽然总统府一带地处"市中心",但朱元璋并未好好" 开发"皇宫西侧这块风水宝地。

  朱元璋先把这里送给战争对手陈友谅的次子、归降的"大汉皇帝"陈理。陈理于1364年归降,当时还是小孩子,授为"归德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让陈理承袭其父"汉王"封号,并辟一处幽静地方做"汉王府",这就是今总统府建筑群的起源。

  朱元璋用意很明显,把陈理放在自己皇宫旁边"看着",同时又显示自己的仁慈,收买天下人心。但当陈理长大,政权也稳定了。朱元璋便觉得陈理将是隐患,正好陈理对软禁生活感到不满,口出怨言,朱元璋遂以"不克全朕恩",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春,将其发配到高丽(今朝鲜国)济州岛。
  5年后,即1377年,朱元璋又将这座王府,赏赐给戍守西南有功的养子沐英。沐英病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汉王府改称"黔宁王府"。

  明永乐年间,黔宁王府又易主人。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其次子、汉王朱高煦在此设府,仍称"汉王府"。1417年,朱高煦仿效其老爸朱棣谋反,未遂被贬,汉王府便成了空宅,闲置起来。

  三位封王先后在此设府,均没有什么好结果,此地似乎真的没有了"王气"。

  清代"织造署"住进真天子

  明朝灭亡,满清登场。随着明故宫一带被镇压,南京的"王气"重新西移到总统府一带。最初,清廷先后设立了治理南方数省的行政机构--江南总督署和两江总督署。两署均以汉王府作为衙署。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总统府一带的地面上复现"天子气",第一次当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 年)。这一年,康熙皇帝玄烨首次"南巡"下江南,来到了江南总督署。当时负责接待的是著名的曹氏家族,曹玺、曹寅得宠于玄烨,被封为江宁织造。清廷划出两江总督署西南侧地块,为江宁织造署。

  江宁织造署住进了真天子,玄烨六次南巡,有五次下榻于此,此处遂有"大行宫"之称,今大行宫地名由此而来。后来到了雍正朝,曹家因得罪皇帝胤祯,江宁织造被废,家被抄没,织造署并入两江总督署。

  弘历当了皇帝后,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仿效祖父玄烨,首次南巡。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圣驾,对原江宁织造署"大行宫"进行大规模扩建。至乾隆十六年,扩建工程方告完成。

  此时的大行宫,是江南胜景,又成风水宝地。清人张汝南笔端留下了当年此地的盛况:"江南好,第一是行宫,辇路草长含晚碧,御街花嫩发春红,驻跸记乾隆。"

  南京的"王气",因此再度被激活。

  洪秀全死后秘不发丧遭辱尸

  1853年3月19日,南京又迎来一位"天子"--太平天国的领袖、天王洪秀全。 这一天,太平军从清军的手里一举夺得南京城,改称"天京",定之为国都。太平天国在清两江总督署原址上大兴土木,建成与北京皇宫一样豪华的天朝宫殿,即俗称的"天王府"。

  天王府殿阙巍峨,金碧辉煌,方圆数里:太阳城、金龙城、金龙殿(现址为总统府"大堂")、大照壁、吹鼓亭、内宫、后花园……次第落成,气派宏大,与天朝国都的地位十分相称,是洪秀全当时征集被太平军控制地区的能工巧匠营建而成,时有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时称天王府是南方宫殿之冠,堪称中国江南的"圆明园"。


  满清视自己为真龙,哪容"僭越"的天子存在,于是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剿平"贼王"。起初,曾氏率领的湘军屡战屡败;后来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太平军屡战屡败。在中外势力共同镇压下,一个本可在南京长治久安的"明朝第二",灭亡了。

  1864年7月19日,清军攻破天京。但清军进入天王府后,却找不到洪秀全。原来,在天京被围困、缺粮少药的艰难形势下,最后靠食野草团子生存的洪秀全,于1864年6月1日病死,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为稳定军心,当时秘不发丧。根据洪秀全遗嘱,在金龙殿下挖了一个大坑,将天王的尸体用绣龙黄缎包裹起来,埋葬下去(另一说,洪秀全的尸体埋在天王府内御林苑假山附近一棵桂花树下)。虽然这样做可能是形势逼所迫,但照迷信的说法,则是信奉上帝的洪秀全,以自己的天王尸身,镇锁府内王气的法术。

  后来,洪秀全被俘虏的二哥、福王洪仁达出卖了洪秀全的埋尸地。曾国藩的九弟、率先陷城的曾国荃下令,将洪秀全的尸体刨了出来。说来也怪,传说在开棺见尸时,天上闪电雷鸣,突降暴雨,有人称这是天王显灵。清军无所畏惧,将洪秀全尸体拖出来,进行了狠毒的鞭打,鞭完后将尸体焚烧成灰扬掉(另传鞭尸后,将尸体扔进了长江里)。

  顺便说一下,洪秀全是广东花县官禄村人,于公元1851年发动金田村起义,掀起了一场动摇清朝根基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发迹传说是祖坟葬到风水宝地上,此地名叫"芙蓉嶂",属大庾山脉。

  山南麓有三个小山岗凸起,右叫"覆船岗",左叫"莺蜂窦",居中的叫"土地坛"。传宋代风水大师赖文俊曾相过此地,留下占诗一首:"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坛。右有覆船岗,左有莺蜂窦。鳌鱼把水口,狮象守门楼。谁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洪秀全的祖坟刚好葬在土地坛上。洪秀全起义不久,清廷便诏令花县知县牟崇龄,将洪秀全的祖坟掘毁,以断其风水。两年后的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见太平天国运动越搞越大,清廷再次密谕当地官员,将洪秀全祖坟的后脉凿断,意谓断其"龙脉"。洪秀全最后落败,迷信认为,就是其祖坟龙脉被凿的原因。

  也有风水先生认为,洪秀全的祖坟并未埋在正穴,仅沾了"龙气"。粤系军阀陈济棠听说后大喜,重金聘请风水名师堪舆点"龙穴",将其母迁葬于芙蓉嶂下的洪氏家族墓地。陈济棠母墓今尚在,洪秀全祖坟已被1957年开挖的芙蓉嶂水库淹没。


  中国第一个共和国总统府

  后来,曾国荃又下令焚烧了整座天王府,江南"圆明园"消失了,"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曾国荃焚烧天王府的理由是毁除"僭越"之痕迹,荡灭"匪气"。有史家认为,这是曾氏借口掩盖自己的罪行。曾国荃在占领天王府后,听说洪秀全把大量的金银财宝埋藏在地下,于是命手下人四处抢劫财物,挖坑寻宝。天王府烧了,别人也就不知道曾氏干的勾当了。

  毕竟此地之前是两江总督署,曾国藩在剿平太平军后,心有不甘,复奏清廷,请求在天王府的废墟上重建总督署。清朝廷为了彻底除去"长毛"之患,镇压"匪气",特准拨款重建。

  据刘晓宁著《总统府史话》,重建后的两江总督署基本沿袭了太平军进占南京前的规模,大门东西侧为东辕门和西辕门。以后又建了大堂、二堂等建筑,复建了东、西花园。历任的两江总督也陆续添建了一些房屋,基本形成了今总统府建筑格局。

  满清妄图镇压"匪气",显然是徒劳的。不久,也被视为"贼王"的同盟会领袖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逼迫末帝溥仪逊位,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顺势诞生。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光复南京。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风水轮流转,两江总督署变身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总统府。

  大总统孙中山的办公室,设在总统府西花园的西花厅。

  但是,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仅91天,便让位于袁世凯。1912年4月3曰,孙中山解职离开了总统府,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改南京总统府为" 留守府"。数月之后,降级为都督府。

  1916年,直系军阀冯国璋取代张勋,后当为副总统,曾一度恢复了"总统府"之名。

  民国总统府大门的风水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根据蒋介石的建议,定都南京,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就在"总统府"。但这时不叫总统府,全称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的领导人不叫"总统",而称"主席",谭延闿、蒋介石、林森先后在这里做过主席。

  1948年4月,国民政府召开"行宪大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改称"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改称"总统",并决定选举总统。次月,蒋介石、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国民政府随之改称"总统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最名副其实的总统府。


  "总统府"三字正式出现在总统府的大门上。大门上原有的"国民政府"四个大铜字,是系已故国府主席谭延闿之弟谭泽闿所书,一字千金,写此四字的润笔费是4000块大洋。当总统选举结束后,国民党著名书法家、总统府资政周钟岳专门赶写了"总统府"三个大字,等就职仪式一结束就挂上门楼。

  因为时间紧,当时来不及做铜牌,总务局官员派人用木头,临时锯出"总统府",贴上了金箔,钉在整修一新的门楼上。另一说法是,"总统府"三字是从谭延闿的书法作品中集出的,当时蒋介石本人欲题写"总统府"三字,写出来后又觉得不满意,才用谭的墨迹。

  上有"总统府"三字的总统府大门,风水有讲究。

  总统府由大门、大堂、二堂、礼堂等建筑组成。大门是1929年蒋介石做国民政府主席期间新建的,时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建议,将原来督军署大门拆除,重建新门,"以壮观瞻",蒋介石立即点头。为什么蒋介石这么快就同意了?据说原来的大门风水不好,场地狭小,运转不开,影响国运、主席运,第一任主席谭延闿后来便患脑溢血意外死亡。

  于是,财政部迅速拨款,在原天王府真神荣光门和清两江总督署,及江苏督军署大门的基础上建造总统府门楼。大门"外圆内方"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从外大门(南面)看,是三个拱形门,每个门上是双扇连顶镂空铁门(原铁门已在文革中被毁,目前所见是2003年依原样重做);从内大门(北面)看,是三座方形门。

  "外圆",表示治国对外和谐协调,审时度势;"内方",表示管理对内规矩方正,严肃法纪。还有一传说,总统府的大门"向右歪",是出于风水和政治信仰上的考虑。

  国民党败退,特务造谣总统府石狮"流泪"

  说到总统府大门的风水,门前一对石狮子就不能不说。这对石狮子一般游人可能不注意,但在总统府的风水布局中,却有特殊作用。

  民国时,门前"狮子文化"颇为流行。当时,政府衙门、庙宇道观、财阀门首、富家宅前,甚至连普通的百姓家,有条件的都会摆上一对形派威严的石狮。此俗即便在今天,许多早已"破除迷信"的政府机关、银行、大公司的门前,还喜欢"石狮子把大门",以显"威风"。

  门前摆石狮,在风水上起到什么作用?一般认为,它与"左青龙,右白虎"一样,是重要的风水元素之一,主要作用是"镇气"、"避邪"。


  狮子在中国的称呼很丰富,有狻猊、天禄、辟邪、麒麟、符拨等,但它并非原产于中国,原生地在中亚、非洲一带。中国的狮子是从中亚古国过来的。从出土古籍《穆天子传》中"狻猊日走五百里"一句来看,狮子早在先秦时已来到了中原,成为"中国狮"。

  中国古人把狮,看作与龙、虎等一样,认为它有神性,是"灵兽","瑞兽",百兽之王。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护法灵兽的狮子也普及开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大增。传统中医理论《本草纲木》甚至把狮子的粪便,都当成一种特殊药物,焚烧或处理后服用,有驱"鬼气"、活血功效。

  石狮造型,至少在西汉时已出现了,汉元帝刘奭的渭陵中,便曾出土了两尊石狮。到南北朝时,时人把石狮当成镇墓兽随葬,以镇守风水;皇家则置石狮于陵寝的神道两侧,至今在南京、丹阳一带的六朝帝王陵附近中,人们还可以看到散落于野外的众多石狮。到了唐代,每一座帝王陵前都少不了石狮。

  但后来,本作阴物之用的石狮却摆到了阳宅门前。笔者认为,这也是受了佛教的影响。梵文佛经残卷中记载:"释迦佛出生时,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则称,"佛初生时,有五百只狮子从雪山来,侍列门侧。"

  门前摆放石狮,在传统文化中,是出于守护宅第风水的考虑。门前的石狮往往是张牙裂嘴造型,这是有寓意的,意思是吞掉凶邪,吐露吉祥。傩文化中的狮子形象,或咬宝剑、或咬红果(球),名为"吞口",即吞鬼之口,食鬼魅,吞鬼疫。因为石狮有避邪、纳气的作用。所以民间后来干脆将石狮称为"辟邪"。

  作为镇气考虑的石狮,一定是两只,造型有异,表示公母之分,求"阴阳平衡"。总统府前的石狮也是这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尊石狮造型是不一样的。如果有的门前石狮是一模一样的,说明主人是伪国学爱好者,不懂"狮子文化" 的奥秘。

  总统府的一对石狮,在整个风水元素中,起到"领头"的作用,镇全府之王气。民国时有一种说法,总统府前的石狮特别有灵性,狮子一动,总统府就"动"。蒋介石为何下令重建总统府大门,因为它被外交部长王正廷"动"了一下,王的小轿车把门前的一只石狮撞歪了。王一气之下,找出" 体面"的理由,向蒋建议修大门,于是总统府"动"了一下。

  传得最奇的是,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总统府前的石狮"走动"、"流泪" 了。第一次是在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次日上午,左右两只石狮子均"走动"了,离开原位,右边那只转了个身,离开原位有1米。这事一传开,不少市民纷纷赶来观看,时在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工作的著名导演蔡骧,也赶到现场看稀罕。


  当时南京还是军委会在管理,数月后的一天下午,总统府大门前突然涌来了许多市民,围观这对石狮。原来,又有人看到石狮在原地走动了,眼里还流出了泪水,说是狮子怀念旧主。

  军委会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现场,要市民不要相信。后经调查,这是国民党潜伏在南京的特务造谣,意在迷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为什么市民会信以为真?还是因为狮子是"灵兽",有预卜吉凶的特性。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如果有水灾、地陷等异常灾害发生,石狮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灾情严重的会流血,国民党特务正是利用了这一"民俗原理"。

  蒋介石办公室的风水

  旧中国的政客,不少人都相信风水,喜欢旁门左道。北洋军阀政府先后有过8任总统,第四任总统(1918年-1922年)徐世昌上台后,考虑到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三位前任的下场都不好,精通堪舆的徐世昌觉得总统府有股煞气,他看中行政院的风水,要求府、院互换,在换好之前避免去总统府,选在私宅办公。

  张作霖做总统时,与北伐国民军作战屡屡失利,认为是受到孙中山遗体暂停的北京西山碧云寺风水影响,竟要将孙中山遗体毁掉(详见本书"卜择传奇·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葬南京巧合之谜"一章相关内容)。徐世昌换了新办公地点后也真巧了,连头算尾当了五年总统,竟然是最长的一位。张作霖则没有好运,坐火车至东北皇姑屯时,让日本人炸死了。

  蒋介石很注意办公室内的风水。

  蒋的办公室位于总统府内最后的"子超楼"内,此楼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其病逝后便用其字为此楼命名。这幢楼有一个大巧合,楼前两侧,林森当年手植两棵雪松(如今长得很大),看起来就是一个"林"字;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基座大,上面小,呈对称状,远看起来就如一个"森"字,竟然暗合"林森"二字。

  二楼是总统府的核心重地,一般人无法入内,因为总统与副总统的办公室都在这个楼层。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在二楼东南方,是走道最东首南边朝阳的一个三间大套房,对面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

  蒋介石平常极少来此办公。但室内的装饰、布置特别有讲究。

  总统套房东为休息室和卫生间。休息室是橡木地板,面积不大,只有10多平方米,卫生间的地面贴有特制的进口蓝白相间的马赛克,与国民党旗的青天白日色调一致。另配有美国进口的浴缸、洗脸池和抽水马桶,虽装修简洁,但做工考究。中为会客室,四周均是嵌入墙体的博古架和文件柜,屋顶悬法国进口吊灯。

  西为总统办公室,这里有一个奇怪之处:蒋介石的办公桌是斜放在室内东南角,与正常的摆放位置和方式明显不一样。原来有这么一个传说,经风水先生占卜指点,巽方(东南方)是蒋介石的吉向,巽地最吉利,其浙江奉化老家也在南京的东南方,遂将办公室选在楼层的东南方,办公桌斜放在室内的东南角,坐在桌前,正好背靠老家……

  在历史上,北宋赵氏皇帝也相信风水方位,当流行"五音利姓说",赵姓属于"角"音,"东高西下为之角地",所以北宋的皇帝,地势、朝向很怪,竟然是东南高西北低。"巽方"是蒋介石的吉向,不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占卜出来的。

  蒋介石一生精通国学和风水这些传统文化,他生于1887年,属猪。过去人认为,猪蛇相克,属猪的人最犯属蛇的人,毛泽东生于1893年,恰好属蛇……

  

本文共分 1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