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蒋介石的身世之谜
发布时间:2015.06.25      浏览次数:

漫谈蒋介石的身世之谜

 

  蒋介石的身世,一直以来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什么蒋的身世是一个谜呢?主要是源于一个叫郑发的两封信,据说这两封信现在仍然收藏在台湾政府的档案室中。
 
    第一封写于1946年12月中旬,信文如下:
    主席钧鉴:敬禀者,窃郑发,年六十二岁,原籍河南许昌灵沟镇人,于清光绪廿五年,曾在开封郑老师福安馆内求学,时与主席系属同学。别后数十年,始终不克一晤。到民国十八年秋,并蒙主席召见,因发离家未遇,殊觉怅然。发分别来京,晋谒无门。同学敬请崇安! 
                                         民人郑发拜启 
    第二封信写于1948年5月13日,信文如下: 
    大总统钧鉴:敬禀者,窃发,年六十四岁,原籍河南许昌灵沟镇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曾于开封郑老师馆内求学时,与总座同学。别后数十年,始终未克一晤。至三十五年,发奔至南京,蒙总座派吴秘书长鼎昌召见,心感莫忘。发今再来京,因许昌共匪扰乱,寻获郑发等语,迫不得已,发不顾生死,星夜奔至南京,以避危险。专呈一函,恳求总座恩准召见,以解数十年渴望。幸得一见,感戴之至。肃此敬请崇安! 
                                    步兵少校郑发鞠躬
                                            五月十三日  
 

 

   表面看来,这两封信是光绪二十五年蒋介石在开封求学时的同学郑发欲见蒋介石一面而写的,但事实,这两封信中却隐匿着一个重大的秘密,是关于蒋介石身世的秘密。 
    读过小说《金陵春梦》的人都知道,唐人笔下的蒋介石原名“蒋三发子”,原籍河南许昌,他有个胞兄叫郑发。由于《金陵春梦》是小说,因此有些人看后将信将疑。但实际上,郑发确有其人。 
    据郑发本人所言,因光绪年间许昌遭灾,父亲饿死,家中没法生活,母亲王氏带着他和弟弟三发逃荒开封,嫁给一位姓蒋的浙江奉化盐商。三发后来随继父回到了奉化。改名蒋介石。1941年郑发去重庆市找蒋介石认亲,蒋没有与他见面,由戴笠把他“优待”在重庆白公馆。1944年许昌沦陷前,戴笠又将郑发妻女接去,不久转至息烽监狱,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初夏才让他们一家三口“衣锦还乡”。回到许昌后,郑发被安排为县候补参议员,由离家前的一个农民变成了风光人物。 
        
 

 

   在重庆未见到蒋介石,郑发并不甘心。1946年冬,他第二次去找蒋介石认亲。他在南京闲居达半年之久,但蒋介石本人却未予召见。1948年5月,郑发再一次来到南京,依旧无功而返。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普遍开展了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在许昌河街,有人还别出心裁地针对郑发搞起了“挖蒋根”运动。在许昌的镇反运动中,许多在国民党部门干过事的军政人员,被逮捕法办关进监狱,有些罪大恶极的,还被枪毙了。郑发看到这一切,早就吓得胆战心惊。从此,郑发对过去的一切便守口如瓶了,即便讲,也仅是对极少数信得过的人悄悄说一点罢了。1973年2月20日,郑发在家中去世,终年89岁。 
 

 

一、两信的由来 
    1946年冬,郑发来到南京后,住在升州路糯米巷的河南同乡会中,虽说是认亲,但一个老百姓想见国家元首谈何容易,同时为了避开“拖油瓶”之嫌,同乡会的姚廷芳、郜子举、李肖庭等人反复思考,请了一位文笔高手帮郑发写了一封既简明扼要,又含情脉脉,使蒋介石看了也不会大伤脑筋的信函(即第一封信)。 
  12月14日信转到总务局,当即由陈希曾等盖手章签启“交际科核发”。这时蒋介石正忙于召开“国民大会”,但还是派国民政府文官长兼中央设计局秘书长吴鼎昌会见了郑发。在吴鼎昌的关照下,郑发被安排在国民政府门前的一家水果店闲住。到了1947年5月间,吴鼎昌再一次找到郑发,一是把郑发写的那封信拍成照片后给他一张,并说:“你的信主席看过了,也等于见了你本人,你就拿回去作个纪念吧。如果回家后有什么困难,只要持此照到官府一展示,官府一定能帮你解决的。”二是吴鼎昌写给河南省主席刘茂恩一封信,让郑发回许昌路过开封时面交刘茂恩。就这样,在吴鼎昌的劝说下,郑发返回了许昌。 
  1947年秋冬时节,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开始在许昌地区展开拉锯战,双方军队几进几出。为了安全,郑发来到开封。在刘茂恩的保护下,在开封保安队当上了个不管事的副官,授步兵少校军衔,按月发饷。 
 由于认亲之念未灭,1948年5月8日,郑发从开封起程,再次来到南京。他同样先去河南同乡会,请人于5月23日给蒋介石呈上了第二封信。6月3日信转到第六局(总务局),由吴璧存等签发交际科处理。 
 郑发深知蒋介石常骂共产党为“共匪”,这次为表白自己求见“总座”之心切,故在写给蒋介石的信中把自己的处境写得格外严重,他想以此博得蒋介石的同情与怜悯,能够求得一见。可见,此时的蒋介石已是自身难保,于是,他仍是只派吴鼎昌匆匆见了郑发一面。 
    郑发为寻蒋认亲,虽脑汁绞尽,机关用遍,到头来还是扫兴而归。当他从南京回来时,河南省已经全部解放。  
 

 

二、 身世之谜仍难解 
  在这两封信中,郑发都是先说自己“原籍是河南许昌灵沟镇人”,而后又挖空心思地说:“在开封郑老师福安馆内求学,时与主席系同学。”俗话说:“师生如父子。”这样一来,郑发便巧妙地点出了他们同为郑福安的儿子,都是河南许昌灵沟镇人,而在外人眼中,却又看不出什么破绽。真是一语双关,恰到好处。郑发并没有在开封私塾馆上过学,也没有较深的文化,信内所写,显然是代笔人为他绞尽脑汁,才想出如此高招来。 
 蒋介石的身世,始终是史学界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尽管以往许多有关蒋介石的专著都写他是浙江奉化人,但确实有一些事情,又是用“奉化说”所不能解释的。 
 例如郑发三次去见蒋介石,尽管蒋介石不予接见,却每次都派要员去处理。如果郑发是假冒的,他何必如此重视呢?第一次到重庆,郑发受到了宋美龄和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接见。尽管戴笠后来把他软禁于白公馆和息烽监狱,而这也是用心良苦的。河南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侵华日军能炸死蒋经国的母亲,郑发乃一介平民,在许昌的生命安全能有保障吗?而重庆和贵州则是大后方,在这里郑发一家就安全得多了。在息烽监狱,郑发一家多次给革命人士提供帮忙,特务却奈何不了他,这样的特殊并非常人能有。后来两次到南京,每次都由国民党政府文官长兼中央设计局秘书长吴鼎昌接见,每封信都得到了国民政府各级主管谨慎处理,认真归档。若郑发真是骗子,他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能使上至国民政府的文臣武将,下至省长、专员、县长都信以为真,有的还为他封官加爵、赏金赐银,就连蒋介石本人都拿他没有办法,这就更不可思议了。 
 此外,旧社会家谱,女儿是不入谱的,而在《曹竹王氏宗谱》中却特别将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写出,是否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含意?蒋介石在台湾偏偏选中“福安里”这个小村庄作为归宿地,是不是有死后“陪伴(郑)福安”之意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然而现今蒋介石、宋美龄、吴鼎昌、戴季陶、戴笠等知情人一一作古,答案只能通过后人利用各种史料来求解。
    蒋介石的原籍,原有“浙江奉化说”,自1956年唐人(原名严庆澍)所著的《金陵春梦》一书问世以来,又有了郑三发(蒋介石)原籍为河南许昌灵沟镇小郑庄(现改为许昌县河街乡河街村郑家)的说法。尤其是近年来,我市作家李耕五经过深入的调查考证,陆续发表了《蒋介石是不是河南许昌人》、《关于郑发找蒋介石认亲的前前后后》、《蒋氏身世新探——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述证》等专著以后,蒋介石“河南许昌说”盛行海内外,引起了全国史学界的热切关注。 
                

 

三、郑发寻亲 无果而终
    据说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许昌遭受旱灾,灵沟镇郑发一家决定外出逃荒要饭,郑发的父亲郑福安因体弱多病,便留家看守门户,母亲王氏带领8岁的郑发和5岁的弟弟郑三发辗转到了开封。他们走后不久,郑福安去世。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氏给从奉化到开封经营益泰盐行的蒋肃庵当女佣,蒋肃庵丧妻,便收王氏为填房。因郑发不如弟弟聪明机灵,在蒋府颇受冷落,于1895年春节后离开蒋府,辞母别弟到杂货店当学徒。郑三发则随继父姓蒋,后来王氏与郑三发随蒋肃庵去了奉化,从此杳无音信。
    1904年,郑发曾到开封蒋府寻母,发现人去房空。长大回乡的郑发在许昌老家以种田为生,过着平静的生活。1933年元宵节,郑发偕子进城观灯,看到许昌专署衙门前挂着的一巨幅人物照与自己很像,不知其为何人。门口卫兵告诉他,这个人就是当今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这引起了郑发对往事的回忆,他认定蒋委员长就是自己的弟弟郑三发。从1933年至1948年,郑发曾先后4次追寻蒋介石,历时15年。其间,他还两次托人给蒋介石写信,隐讳地称二人为“同学”,至今这两封信仍收藏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郑发首次去南京寻蒋认弟,在浦口受阻被遣返。第二次是1941年去重庆,一家3口在那里住了 5年。1946年冬,他第三次到南京认弟,在南京住了半年。1948年夏,郑发第四次去南京寻蒋认弟,又是无果而终。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蒋介石被迫逃亡台湾,郑发寻蒋认亲之念终告破灭。 
          

 

四、迷雾重重  难解之谜
   《蒋氏身世新探———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述证》一书收集了大量确凿翔实的史料,书中提供了“八相同”:蒋介石与郑发相貌相同;生母姓氏相同,一个叫王采凤,一个叫王采玉;父姓相同,郑发继父与蒋父均姓蒋;籍贯相同,均为浙江奉化;父亲职业相同,均为盐商;兄长姓名相同,均叫蒋锡候;生年相同,郑三发与蒋介石均生于1887年,都属猪。郑发父名郑福安,而蒋介石生前在台湾思乡难归的情况下,偏选中离台北6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福安里的小山村作为自己死后的归宿地,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郑发斗胆三番五次去找蒋介石认亲,而蒋介石对此一直态度暧昧,不但不治郑发的罪,还让戴笠给关在狱中的郑发以优厚的待遇,出入自由,按月发薪,甚至在日寇占领许昌前的紧急关头,还写信让郑发全家迁往重庆避难。当郑发妻女到达重庆后,蒋介石先给其女雇佣家庭教师,后送其女上学,在经济上经常接济他们。郑发一介农民,被释放返豫后再次到南京寻蒋认亲,而蒋介石读了郑发把“同胞”改为“同学”、用隐语写给他的认亲信后,又派国民政府秘书长吴鼎昌代他召见郑发。吴鼎昌在劝说郑发返豫后还给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刘茂恩写信,让他对郑发一家予以关照。郑发返回河南,刘茂恩给郑发封官加爵,授以“步兵少校”军衔,任他为开封保安队名誉副官,还给他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安家费。郑发回许昌后,用刘茂恩所赠的钱,在家中建起了青砖旧式楼房3间,今已成为“蒋介石故里”遗迹。这是否表明了蒋介石对郑发欲杀不忍、欲认有损地位和身世的心理状态呢?

 

五、两说并存  难下定论
    尽管蒋介石“河南许昌说”绝非空穴来风,浙江奉化方面却也是言之凿凿,不但称蒋介石之父蒋肃庵没有到过河南,蒋介石之母王采玉也与河南许昌没有关系,这无疑如同“釜底抽薪”,将蒋介石“河南许昌说”给全盘否定了。
     2001年4月,许昌召开“蒋介石原籍许昌说研讨会”,与会的省内外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河南许昌说”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这项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河南省历史协会原会长朱绍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承认蒋介石的祖籍除“浙江奉化说”之外还有个“河南许昌说”。二、不能否认郑发千里认弟的事实。三、“浙江奉化说”、“河南许昌说”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六、 深入探寻  热点升温
    在市区一家茶馆,75岁的李耕五与69岁的杨天石促膝长谈,气氛热烈。李耕五向杨天石简要介绍了自己从1982年以来调查考证蒋氏身世的缘由及过程,并向杨天石展示其专著及近年来收集到的相关史料。杨天石对许昌当地的专家、学者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调研态度表示钦佩。他说,“浙江奉化说”为世人认同已久,在史料证据上尚找不出毛病,“河南许昌说”近年来流传甚广,他对此未做深入的研究,阅读相关文献也较少,但他愿意与许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杨天石认为,蒋介石原籍究竟在何处尚存在探讨的空间,同时他也认为,《金陵春梦》作为一部小说,不能作为证明蒋介石身世的史料。由于蒋介石的日记中无这方面的记录,相关证人也无从找寻,使蒋介石的真实身世笼罩了一层迷雾。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社会各界人士,相信的只是史料及相关佐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存放的两封信,能表明河南许昌有一个叫郑发的人,此人曾经到重庆、南京寻亲无果。至于蒋介石为何对郑发施以“特殊照顾”,不但不治其罪,反让戴笠、吴鼎昌、宋美龄等代见,关照郑发一家人的生活。杨天石说,依照蒋介石的性格,对三番五次找上门来的郑发能够如此宽容大度,着实出人意料,但这又不是一种十分反常的表现。原因之一,郑发乃一介草民,对他的统治地位不存在威胁,没必要对其施暴封口;原因之二,蒋介石对穷苦人民、弱势人群也存在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共同观点是:蒋介石原籍何处确实是个悬疑,有待进一步考证。眼下,“浙江奉化说”与“河南许昌说”之间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关键是双方都需要拿出更加有力的证据来加固、完善自己的观点。希望这层迷雾早日散开,展现给世人一个清晰、真实的蒋介石。

 

七、百家争鸣  期待“破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最近两年,李耕五及我市一批专家、学者加快了收集整理有关蒋介石身世的文史资料的步伐,进一步丰富了《蒋氏身世新探———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述证》一书的内容,经过补遗、充实和修订之后,将再次出版,使其成为一部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典籍,同题材小说《金陵寻亲梦》也即将问世。我市拟成立“许昌郑氏文化与郑三发研究会”,第二次“蒋介石原籍许昌说学术研讨会”也正在加紧筹备之中。届时,海内外专业人士将被邀请至许,对蒋介石的身世展开讨论。(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究竟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呢,还是河南许昌人呢?他是不是随母改嫁的呢?随母改嫁之说究竟是遥传呢?还是实有其事呢?学术界仍无定论。根据史料来分析,笔者就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了,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笔者只能是从命学的角度分析,这样反而简单实际得多。蒋介石的八字是:
 
    枭      伤     日元    财
    丁亥   庚戌   己巳   壬申
 
    日元己土代表蒋介石本人。己土是属于阴日元,男命阴日元是按照假定为阳日元来判断六亲关系。
    年干的枭印丁火代表蒋的生母(若蒋是阳日元,丁火就是正印,即生母),年支的正财亥水代表蒋的生父(若蒋是阳日元,亥水就是偏财,即生父)。月支戌中藏的丁火、日支的巳火是与蒋母丁火份属同类,代表蒋的继母或是生母的姐妹。时干的壬水,时支申中藏的壬水与蒋父壬水亦份属同类,代表蒋的继父或是生父的兄弟。现在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月支戌中的丁火、日支的巳火究竟是蒋的继母还是生母的姐妹?时干的壬水和时支申中所藏的壬水究竟是蒋的继父还是生父的兄弟?只要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就可以破译蒋介石的身世之谜。
    从蒋的八字看,年柱为丁亥,天干丁属火,地支亥属水,年柱是水火相克;月柱庚戌,天干庚属金,地支戌属火土,月柱似是土金相生,其实是燥土不生金。懂得命理学的人都知道,年柱和月柱是代表一个人的祖上和父母辈。今蒋氏的年柱和月柱之间互相克伐,表示他是离祖之命,不居祖屋,出外谋生,祖父母辈和父母辈夫妻之间都是有一方较早辞世,另一方则比较长寿,不然则会有离异婚变之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蒋的祖父辈和父母辈夫妻之间都是有一方去世较早,有一方去世较迟的先天信号。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哪一方先去世呢?是母亲还是父亲呢(祖父母辈这里就不分析了)?我们知道,蒋的八字中枭印丁火是母亲,他出生在九月份,九月的火虽然不算旺,不过丁火通根日支为羊刃。大家想一想,这个丁火母亲是非常的强旺,所以由此可证蒋母是天生的长寿之人。而正财亥水是蒋的生父,九月是土旺的月份,土克水,这个亥水是何等的弱?大家想一想,在强土的克制之下,一个小水坎是不是一下子就被克去了?虽然蒋的命中亦有三金,众所周知金是可以生水的。可是这命中的三点金,不是自身被克,就是鞭长莫及,难以生助起亥水。这就象一个人在广州被人围攻,广州的朋友无力帮忙,能够帮忙的北京朋友又隔得远,只能是爱莫能助的道理一样。从这个道理来看,蒋父是先天的早逝之命。
    解决了父母谁先丧的问题,那么就可以据此推知蒋氏月支戌中藏的丁火、日支的巳火不是蒋母的姐妹,而是蒋氏另外的母亲了。也就可以根据这一点,推知时干的壬水、时支申中所藏的壬水不是蒋父的兄弟,而是蒋氏另外的父亲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岂不是蒋氏有三个父亲,三个母亲?说得一点不错。这三个父亲,三个母亲,其中有两个是蒋的生身父母,有两个是蒋的继父母(按伦理关系,继父死去的妻子亦份属蒋的母亲)另外的两个,是蒋的契父母(即干爹干妈,蒋氏小时候认的)。这样刚好是对了应命中的三点火,三点水!
    读者们看,八字是不是很神奇?蒋的身世之谜竟然在八字中暴露无遗!
    也许有读者还会说,证明蒋父先死,蒋母后丧并不能由此证明蒋是随母改嫁呀?不错,仅凭这一点确实是不能证明,但是联系到蒋有几个父亲,几个母亲这一点来看,就足以证明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蒋的八字中为何无端端地有多个父母的信号呢?

本文共分 1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