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命理学与健康饮食观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提出的健康饮食观,是人类健康饮食的根本大法,是宏观的。而《五运六气中医学》论述的健康饮食观是微观,完全可以作为宏观健康饮食观的有益补充,希望读者细研之。
1. 忌食性温,味酸类之食品。因为温,酸均为木气,命里既然忌木气,若再长期食入木气之食物,则引起“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之物极必反的自然现象。故命理中因木气旺而致肝胆之经络系统患病的患者,要忌食性温,味酸类的食品。
2. 忌食性寒,味咸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属水,本来命理中木气旺为忌了,若再食水气去生木气,则同样会引起“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自然现象。
3. 尽量少食色绿,色黑,色蓝的食品。因为绿色为木气,黑色、蓝色为水气,故应尽量少食之,以防木气更旺,水气生木之弊端而不利身体健康。
4. 宜食性凉、平、热,味辛、甘、淡、苦,色白、黄、红类之食品。因为性凉、味辛、色白为金,故用金气去克制过旺之木气;性平、味甘淡、色黄为土,故用土气去消耗过旺之木气;性热、味苦、色红为火,故用火气去泄通过旺之木气。
所以,饮食自然之物的性、味、色去平衡人体的“气血正平”原理是:旺者不能生助,只宜克、耗、泄其旺气,故人体健康而“长有天命”。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病在肝(木旺而肝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即赶忙食性凉,味辛,色白之食物,去平衡过旺之木气,故金气得到了补足,旺木之气受到克制,所以旺木之气因克为泻而平衡,则不能为病气矣。此就是用金克木的方法制木气徒旺的原理。
以上均是因木气旺而为病因的饮食方法,当然也是防治肝胆之经络系统疾病的食疗方法,因为药食同疗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
中华医学大师孙思邈说:“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精顺五气以灵,形受五味以成。若食气相反则伤精,食味不调则损形。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生,后用药物以防命,气味温补以存精形。”
大师孙思邈又说:“夫为医者,当然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命理中五行忌火,是指日主因火气旺而侵袭到本人的健康时的饮食观。
1.忌食性热、温,味苦、酸类之食物。因性热味苦为火,性温味酸为木,命理中本来已经以火气为害了,若再长期又饮食五行为火木之气的食物,则为火上浇油,定会物极必反而病,故忌之。
2.尽量少食色绿,色红类之食品。因为绿色为木,红色为火,若食之,则同样视为补其忌而对自己身利不利,故尽量少食之。
3.宜食性寒、凉、平,味咸、辛、甘淡,色黑、蓝、白、黄类之食品,以水克火,以金耗火,以土泄火,从而使日主所忌之火气变废为宝,则本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病在心,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这就是用水克、土泄火气的原理。
命理中五行忌土,是指日主因土气旺而危害自己的健康时的饮食观。
1.忌食性平、热,味甘、淡、苦类之食品。因为性平、味甘、淡为土气,性热、味苦为火气,现已知命理中之忌神土气正在损害着自己的身体,若再长期饮食火土之气助纣为虐的话,则势必导致自身疾病,故忌之。
2.尽量少吃色黄、红类之食品。因为黄色为土,红色为火,若长期或大量食之。同样会引发自身的疾病,故应尽可能少食之。适度食用性寒,味苦、咸类之食物。因为土气为湿,性寒、味咸之物为水,水可助湿,使土湿之气更重,故只宜适度饮食之。
3.宜食性凉、温,味辛、酸,色白、绿类之食品。因为性凉、味辛为金气,可泄臃肿之土气, 即:强土遇金,方化其顽;性温、味酸者为木,木可克土,又可固土,故土重遇木,方能疏通。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病在脾,愈在秋;脾病者,愈在庚辛。”此就是用金气泄土气的原理。
命理五行忌金气,是指日主因金气为旺时而损害自身健康时的饮食观。
1.忌食性燥,味辛、甘类之食物。因为燥气辛味为金气,甘味为土气,若长期食用金土气之食物,就自然会引起人体之肺、大肠经络系统的病变,这就是“五味偏胜”之原理,故忌食之。
2.尽可能地少食色白、黄类食物。因为白为金,黄为土,食之则金气更加为忌,而危害自身健康,故应尽量少食之。
3.宜食性寒、凉,味咸、苦、酸类之食物。《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燥狂越,皆属于火。”故燥气重时,则视之为火。所以命理中忌金气时,只能以燥则润之的原则进行饮食,其前提条件首重食物之性。即首选性寒、凉,又味为咸、苦、酸的食物,方才能达到燥则润之的平衡目的。故性温、热,味酸、苦类之食物不宜食用,此反会更助燥气猖獗而危害身体,虽火可克金,木可耗金,但由于火木之性的不同,其结果则自然有异,希读者明辩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病在肺,愈在冬,肺病者,愈在壬癸。”这就是燥则润之的饮食观原理。
命理五行忌水气,是指日主因水气重时而致人体疾病时的饮食观。
1.忌食性寒、凉,味咸、辛、甘类之食品。因为性寒、凉,味咸者为水气,味辛者为金气,若长期饮食水金之气,则寒凉之水气得生助,则水气源远流长必成泛滥之灾,故人体病。至于还需忌食性寒凉、味甘者,因味甘为土,土为湿,此时的土不但不克水,反助寒湿之气,故仍忌食之。
2.忌食水中之食品。因为水中之食品,由于生存于水中,故禀赋水气尤重,此自然之理,不可不察,故应忌食之。
3.尽量少食黑色 、蓝色、白色类之食物。黑、蓝色为水,白色为金,故命理中既然忌水,则生活中就应尽可能地少饮食水金之气,以断其源,此乃自然之理也。
4.宜食性温、热,味酸、苦、甘,色绿、红、黄类食物。因为,性温、味酸、色绿为木,性热、味苦、色红为火,故以木泄水生火,以火驱散水之寒气,则水厄自解。至于又食性温、热,味甘,色黄类食品,因为其前提是性温热之土气,故而可食,用其土克水之自然功力,使水气不能泛滥。即强水逢土,方成沼泽,而变废为宝也。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病在肾,愈于春;肾病者,愈于甲乙;肾病者,肾欲坚,急食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此即是寒则热之的平衡饮食观。
命理中五行之气或木,或火,或土,或金,或水因受克而无生助时,其产生的本气之病因的饮食方法,均是以相生,相助的方法来生补本气之不足。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故若见此论的情况时,其解救方法如下。
1.“肝见庚辛死”。肝为木,庚辛为金,金克木之故。宜食性寒、温,味咸、酸,色黑、蓝、绿类食品,以水气通关金气,使金气生水,水生木,这就化敌为友。木气由弱而强,则肝木见庚辛不但不死,反成朋友握手而互相祝福了。
有宜必有忌。故应忌食凡性、味、色均属金土之气类食物,而五行属火气的食物只宜适量。
2.“心见壬癸死”。心为火,壬癸为水,水克火,则火熄,故宜食性温、热,味酸、苦类食物来生补火气,以木泄水,使水不再克火,则火气自旺而不病。
忌食五行属水、金之气的食物,而五行属土气的食物只宜适度。
3.“脾见甲乙死”。脾为土,甲乙为木,木克土之故。然而,在自然界中,木无土,则无根而不能生存,土无木,则水土流失而自然灾害。故木克土,是克中有生,生中有克,为相互依存关系。所以,木克土的饮食宜忌不太显得重要,只要食者不要太偏食就是了,凡食均适可而止是为上策。
4.“肺见丙丁死”。肺为金,丙丁为火,火克金之故。宜食性凉、湿,味甘、辛,色黄、白类食物,使之通泄火气,生补金气,则金病自愈。
忌食性热、温,味苦、酸类属火木之气的食物,而五行之气属水的食物,只可适量食之。
5.“肾见戊己死”。肾为水,戊己为土,土克水之故。在自然界上,土克水的力量并不能将水置于死地。不象金克木,可以连根拔起;水克火可以将火熄灭;火克金可以将金融化。因此土克水只是土可以阻挡住水的流动和流向,而不能将水克得一点都没有了。故“肾见戊己死”的情况是指人体内因寒湿之气太重了,使之影响人体内水道的畅通。故此种情况的饮食原则是:寒则热之,湿则燥之以驱逐寒湿之气。即饮食性热、燥,味辛,色白、红、绿类食物调寒燥湿;忌食性寒、凉,味咸、甘、苦类食物助寒增湿;而五行之性、味、色属木的食物可配合饮食之。
通过以上内容对经典之论的研究和分析,故就可以得到:人体疾病主要是自己吃出来的。这个结论是勿容置疑的、是千真万确的结论。
1999年8月30日《中国妇女报》报道:“《癌症是吃出来的》,你相信吗?全世界所有的癌症中有50%是吃出来的……”这不是耸人听闻的报道,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自所走,各有所病。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能,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能,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甘走肉,多食之,令人烦心,何也?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烦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以上古圣经典之论,就是人体疾病是自己吃出来的原理和结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多”字。“多”字不是指一餐或一天的多食,而是指长期的多食,或长期的偏食而引起的“五味偏胜”的病理现象,故“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本草纲目·五味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由此可知,病从口入的真正原因就是“五味偏胜”所至。因此,人民按经典之健康饮食观原理,结合四柱命理学之健康饮食观具体方法,则不但能防病还能治病,而且“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
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身体健康,人类不可不知。
自然界中,为什么会生存有如此之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呢?而动物、微生物又都是物物相生,物物相克,无有穷尽,而植物只有相生,没有相克呢?虽然,动物、微生物之间的你吃(克)我,我吃(克)他,他在吃(克)他的这种物物相克为生现象,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植物的存在就是为了动物、微生物的生存而存在的。这就是天地阴阳化生万物的神奇造化,这也是自然生态的自我平衡,这就说明了凡生物的存在,都是为了自然生态的平衡而存在的。所以,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学的创新,人类的生活都不应该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否则,则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事实上,人类为此已经受到了惩罚,付出了代价。
例如:尽管现代医药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创新,然而人类所患各种不治之症(如乙肝,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爱滋病,及人体无处不患的各类癌症等)的人却越来越多,发病速度越来越快,故人类为此付出的生命、经济代价,也越来越沉重……
因此,人类若真想使自己健康一生的话,则必须明白如下:
第一,要懂得人类自己本身就是自然界中无数种生物中之一,切不可自己认为自己是高级动物,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乱杀,乱吃,乱砍滥伐其他生物来满足自己的口福。先贤药王孙思邈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此理简明,但意义深远,人类谨记之。
第二,自然界中,人畜共患之病亦越来越多(如狂犬病,爱滋病,疯牛病,禽流感等),故人类除了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之外,还要更珍爱野生动物的生命,切不可把自己的胃当作野生动物的“焚尸炉”、“殡仪馆”,否则,自己将动物之病吃到了自己身上,后悔就来不及了。因此,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人人有责,个个受益。
第三,科学技术可以改变社会的面貌,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的生活,但科学技术改变不了自然界的规律,改变不了人类自然属性的特征。故人类的饮食之物,只能是自然之有机生物,不能用化学之物等无机物质去污染于人类的饮食之物。否则,人体就变成一座污染最大的“化工厂”而抱病终生。
第四,自然界中所有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虽然大多是弱肉强食,以大欺小,但是也有不少是强肉弱食,以小欺大。如一个有害细胞就足以致人性命;一株有毒小草,一朵有毒花儿,一片有毒树叶等等,都均可致人疾病或死亡。所以,人的生命是相当脆弱的,脆弱到只在呼吸之间。因此,人类唯有去认识、了解,研究自然界之万物众生,就可能变废为宝,造福人类健康。
第五,动物的可爱,在于动物的灵性。如:大雨或水灾将临时,蚯蚓出地,蚂蚁搬家;地震将临时,马嘶狗叫,鸡飞猪燥鼠窜;乌龟能感觉到自然生物气场的最佳处而寿高百年,冬眠动物可以一觉睡到100多天,仍能生存和繁殖后代;人体内的有益微生物可以自然吞噬有害微生物,而有益于人体健康……种种依据表明:动物、微生物都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我们人类的敌人。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不能用人为的方法,去改变动物、微生物的自然属性,使其丧失自然的灵性和感应。否则,人类不仅仅是失去了好朋友,更重要的是人类频受自然灾害之苦和病魔之害时,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