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改名的用意
发布时间:2013.03.01      浏览次数:

1.孔子因尼丘山而得名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宋国贵族公孙嘉的后

代。公孙嘉字孔文。按照古人以祖先的“字”为姓的传统,公孙嘉的后代

也姓“孔”。

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因躲避灾难,迁徙到鲁国的陬邑。孔子的父亲名

纥,字叔梁,曾在鲁国做过官。母亲姓颜,名征在。孔子降生之前,孔纥

已经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由于时人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女儿备受

歧视。再者,孔纥仅有的一个儿子还是个瘸子,令孔纥十分不满,他想要

个健康的儿子。于是,孔纥便与妻子一起去曲阜城东南的尼丘山祈祷。祈

求神灵保佑他们能生个儿子。后来,他们果然生下了儿子。孔纥认为这是

尼丘山神赐给他们的福分,而且孔子出生时。头颅与众不同。四面高、中

间低,所以给他起名为孔丘。又因为孔子是次子。春秋时以“伯仲叔季”

排行,所以取字“仲尼”。这也是后人称孔子为“孔老二”的来历。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拥有3000多名弟子,其中有72位较为著名

。因为“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意为老师,所以称孔丘为“孔子”。

孔子还称“孔夫子”。这是对他的尊称。古时称大夫为“夫子”,“

夫”为大夫,“子”为敬称。因为孔子曾担任过鲁国大夫,所以又称他为

“孔夫子”。

2.李世民“济世安民”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4岁时,有位相士为他看相,说他“有龙凤之姿,

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李渊期望儿子成人后能干一番“

济世安民”的大事,闻听相士之言非常高兴。便给孩子起名“世民”。

李世民年少时便深谋远虑、胸有韬略。616年,李渊被隋朝廷任命为太

原留守。当时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暴政。李世民顺应潮流

,劝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招兵买马,广揽豪杰。李渊听取李世民的建议,

翌年。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起兵反隋,18岁的李世民任统帅,率兵自

太原出发,渡过黄河,直捣长安,队伍发展神速,由几万人很快发展到13

万人。当年¨月,李世民作为前锋攻破长安。618年,李渊即位称帝,改国

号为唐。李世民在灭隋建唐的斗争中。是晋阳起兵的主要策划者,是削平

群雄、统一华夏的主帅。表现出“济世安民”的非凡才能,后被封为秦王

,任尚书令。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暴戾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弟

弟齐王李元吉,李渊只好传位给李世民。这年8月,李世民荣登大宝,改元

“贞观”,由此大唐王朝进入了“贞观盛世”的崭新时期。

李世民即位后,常以“亡隋为诫”,顺应民心,推行均田制,减轻徭

役赋税。大力提倡农业生产,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整顿吏治,发展科

举制度。他任人唯贤,善于纳谏,博采众议。宰相魏征常用隋朝失败的教

训提醒李世民“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李世民在位的23年,文治武

功成绩卓越,经济迅速恢复,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十分稳定。因此,他被

后人称为一代明君。

李世民生于乱世而“济世”。长于盛世而“安民”。他的所作所为。

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真正做到了“济世安民”。

3.李白的名、字、号各有学问

相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岁时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李白满周岁“

抓周”时抓到了《诗经》,这可乐坏了他的父亲,同时也为给他起名发了

愁:儿子长大后若真成为诗人,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好名字岂不是一件憾事

?父亲左思右想,竟越发想不出了。

多年后的一个春天。父亲有意要考考儿子的才华,就咏诗两句:“春

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两句欲言又止。李白的母亲接道

:“火烧杏林红霞落,”母亲话音刚落,李白便用手指着院中白花怒放的

李树。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听后大喜: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一个“白

”字不正象征着李花的高雅圣洁吗?于是,他当即决定给儿子起名“李白

”,这个名字渗透着李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是酒中仙。”李白后来不贪求仕途、藐视权贵的高风亮节,正是他姓名的

最佳寓意。

关于李白的字“太白”。则来源于他母亲偶然做的一个梦。据说。李

白的母亲在临产前梦见了太白星。太白星也叫金星,古人认为。梦见太白

星是吉祥之兆。李白因此而表字“太白”。

对于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的来历,则与他喜欢莲花有关。

李白幼年曾在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居住,该地盛产青莲花。

李白十分喜欢青莲花,常以青莲花的清新品格自喻。他曾写过许多赞美青

莲花的名句,诸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类赞美青莲花的名句。

也是他高洁品行、豪放性格的真实体现。他的自号反映了他对高尚生活的

积极追求。

另外。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还与他崇尚佛教有关。李白信仰佛教,

“青莲”为佛教圣物,其色居于青、黄、赤、白四色莲花之首,意境很高

。“居士”乃不出家的信佛者。因此,“青莲居士”更能体现出他敬佛的

心态。

4.因信佛尔取名的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著名山

水田园诗人、书画家。

王维的名字与佛教有直接关系。他父亲过早去世,母亲博陵崔氏一心

向佛。这对他日后崇尚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王维字摩诘,名与字联合起来就是“维摩诘”。“摩诘”二字是梵文

音译,意为“净名”或“无垢”,而“维摩诘”简称“维摩”,是佛教菩

萨名。王维以“维摩诘”作为名与字,显然是受佛教思想影响。寄托着自

己渴望身心清静的夙愿。

王维崇尚佛教,与他在官场上屡受挫折有关。宦海浮沉,使饱经沧桑

的王维思想变得消沉,他将官场之事抛到九霄云外,每日里“弹琴赋诗,

傲啸终日”,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创作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并开始参禅

信佛。

王维的诗如其名,渗透着禅佛色彩,诸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在安谧和悠闲中,隐含着禅机妙语。还有一些谈禅说佛的诗,诸如“

软草承跌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等。

5.从“柳三变”到“柳永”

北宋词人柳永,原名“三变”,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兄弟三人的名中

都有“三”字。分别为三复、三接、三变。少年时,他与两位兄长在武夷

山鹅仔峰下读书,由于他们均擅长诗文,所以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

绝”。

柳三变青年时随同在京做官的父亲一起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在当

时,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汴京,酒楼茶馆密布、勾栏瓦舍云集。这大大激

发了柳三变的创作欲望。自幼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柳三变开始结交乐工

歌女,并为她们填词作赋,描写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借以抒发落

魄文人的悲凉之情。

因为柳三变经常为乐工歌伎们填词作赋,所以引起了一些伪道学家的

忌恨。他们诬蔑柳三变举止轻狂、行为放荡,“多游侠邪”,“好为淫冶

讴歌之词”,有伤大雅。谁料想,这种言论竟传人宫中。宋仁宗将得中进

士的柳三变从金榜上除名。并怒气冲冲地说:“就让这个柳三变去填词吧!

”这样一来,本想入朝做官的柳三变,因为名声不好竟连遭失败。

眼看着人仕的愿望化为泡影,柳三变心怀不满,而又无奈,于是索性

负气挂起“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从此开始浪迹江湖,以笔墨为生。

他学习、吸收了宋初民间乐曲的精华,自创新声,善写慢词,创造出独具

一格的艺术风格。

景?年间,天命之年的柳三变考中进士,初任睦州推官,他担心自己

曾为浪子词人而不能升迁,便将自己的名字“柳三变”改为柳永,字耆卿

,希冀自己能够永远高升、青云直上。

但事实恰恰相反,名字的变更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柳永升任到屯田

员外郎,宦海生涯便结束了??因柳永在庆贺祥瑞时,偶填了一首《醉蓬

莱》词,被仁宗皇帝视为不祥,就将他的官职罢免了。从此以后,柳永便

脱离了官场,重新开始了填词作赋的流浪生活。

柳永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又名柳七。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故

人们又称他为柳屯田。

综观柳永的一生,并没有实现他名字中所寄寓的希望??永远高升,

永远在官场立足。而是贫困潦倒、一筹莫展,但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却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对后来的婉约派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

的明珠

本文共分 1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