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字中的科学神奇智慧是令人惊叹和称绝的。本文以实证形式加以论证。
甲骨文中的“國”(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國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國”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國”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國家。
國(国):囗+戈+口+一。國家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字词。如何科学地定义國家,历来就是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按照许多政治学家等专家的看法,國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國家又是社会各方共同需要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机构。这些观点毫无疑问是对的。然而,从古汉字中的國字,可以使我们比较精确地、科学地理解什么是國家。
在古汉字中,“國”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國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國家的“國”字。这是任何一个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國”字中有两个“口”,大“囗”表示国家的四方边境,这好理解;而小“口”表示人口,按照常理也是很好理解的。中国古代,國家一般会定期调查户口,各州县有多少住户、有多少人口,目的是知晓自己国家的实力究竟怎样,而人口是重要指标。调查时只问有多少“口”,而不问有多少“人”,历来人是用口表示的,而那些鸡鸭鹅、牛马羊等家禽、家畜是从来不用“口”计量的,因此,古汉字中不少情况下的“口”指的就是“人”。
國家的完整概念就出现了。國家,那是有着四周边疆围起来的國家,國家内部有着自己的居民人口,当然,包括國王和臣民(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里)、领导人和老百姓(在近代以来的共和体制下的国家里),国家还有自己的国土(耕地和河流、山川、湖海),此外,國家还得用武装的军队来保卫。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國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國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在日本国倒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日本自古就搞天皇制度,把皇帝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隋唐时期,日本学习汉族文化,并带回日本國后,有个适应本國要求的问题,因此,处在诸侯纷争内乱不止的日本,需要“天皇”的权威,作为国家安定的象征,这样,“囯”字中就只剩下边疆和王了。日本这种历史传统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在近百年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经过孙中山到毛泽东等无数革命先驱的提倡和实践,这一伟大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全国人民的公认。毛泽东则高呼:“人民万岁!”,他认为:“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人民的队伍,我们的一切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奠定了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路线,这是一条永远胜利的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并且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现行简写体的“国”字与日本国的“囯”字只有稍微的区别,这就是由王变成了“玉”。如果中国的国字里面就是一个“玉”,那么是见物而不见人了,比起日本国的“囯”字还不如。但是,只有国王的国家那还叫着国家吗?因此,现在简写的“国”字具有较严重的错误,必须予以改正,其途径就是恢复原来“國”字的写法。
“国”字。《说文》:“邦也。从囗,从或。”《新华字典》:“1、国家。2、属于本国的。” 由“国”字组成的词组有:国家、国土、国体、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国产、国货、国粹、国乐、国药等。
家: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
“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由“家”字组成的词组有:家庭、家眷、家长、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回家、老家、安家、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家畜、家禽、酒家、农家、专家、行家、作家、科学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等。
國家 中国往往把“国”与“家”联合使用,叫着“国家”。这蕴涵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国家”的高度、深刻的认知。在中国的政治思想史里,国是由家组成的,家是国的组成基础;同时,家又需要国来保卫、来管理,国亡了,家也难于存在。同时还认为,国和家组成一个共同体,这就是国家,国和家二字紧密相联,但国是大家庭,家是小家庭;国和家都有事要国民去做,国家的事情是大事,自己家庭的事情是小事,小事要服从大事。因此,在家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自古的教训是,顾全大局,以大局利益为重。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当一个在军队、警察或其他公职中服务的人,急需要他忠于国家,克尽职守时,却遇到父母重病,生命垂危,急需他去探望时,就有“忠孝不能两全”的原则出现,也就是,首先要为国家服务好,在处理好国家的事情后,再处理自己家里的事情。
善: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羊对于人类的贡献,即“善”是最大的。当然,“善”字往往用于与“恶”字相对。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由“善”组成的词组有:善良、善恶、善于、良善、善事、善心善意、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与人为善等。
惡(恶):亞(亚)+心。“惡”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亚”字,“亚”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亚”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鱷”(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鳄鱼是哺乳类动物。鳄鱼之所以被称为“鱼”,是因为鳄鱼基本生活在水域中,能够像鱼一样在水中生存和活动。
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与鳄鱼争夺生存空间,甚至成为一些地方官吏的重要任务。比如,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他任潮州官吏时,曾经发出驱逐鳄鱼的号令。当然,口头上的叫喊是无济于事的,在号令之后,伴随着的是广大民众对于鳄鱼的真正驱逐活动。
由于工业发达、化学污染等原因,导致鳄鱼数量剧减,现在不少国家里,鳄鱼已经成为濒危物种,需要加于保护。
“惡”(恶):亞(亚)+心。“亞”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惡”字,也就是鳄鱼在心中。换言之,心如鳄鱼歹毒。因此,恶字往往与残忍、仗势欺人等相关。“恶”字本义,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心肠歹毒,害人。恶是无奉献的索取,或者稍有点奉献却是无厌足的索取。
古代人们对于鳄鱼的恐惧,体现在汉字中的主要有:恶梦、噩梦、恶魔、恶名、恶霸、凶恶等。 恶梦、噩梦,实际上人们梦见的都是鳄鱼撕咬人的悲惨景象。“亞”与“噩”不过是鳄鱼头部的两种略有不同的象形写照罢了。亞是单鳄,而噩则是两条以上的群鳄样子。 可以比较一下,汉字中“善”字中的“羊”,与“恶”字中的“亚”(鳄鱼),就可以清楚“善”字与“恶”字的性质差别及其含义了。
“恶”字。《说文》:“忧恐也,从人。”《新华字典》:“1、恶;残暴。2、伤害人的行为。3、厉害。4、不幸;不吉利。”
“恶”字。《说文》:“过也,从心。”《新华字典》:“1、因有人要呕吐的感觉。2、令人厌恶。3、坏;恶劣。” 由“恶”字组成的词组有: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恶霸、恶棍、险恶、凶恶、恶贯满盈等。
貧(贫):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寶: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實: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由“贫”字组成的词组有:贫穷、贫寒、贫苦等。
窮(穷):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窮”,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在古汉字创造时期,应当是古代先民开始进入住房居住的时期,那些穷人因为地位低下,生活困难,只好居住在洞穴中或者窑洞中。当然,有住房居住的人肯定是经济地位较好的人。穴有两大类:其一是天然的洞穴,比如山上的洞穴,像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是居住在靠山近水洞穴中的古代猿人;其二是人们在地上挖掘出来的洞穴。
“窮”字之所以用“穴”字头,是因为我国古代先民主要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由于空气比较干燥,雨水偏少,加上挖洞盖房比起其他方式盖房比较容易,因此,“穴”居生活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一种比较正常、普遍的生活,这种状况直到现在依然能够看到一些痕迹。比如,北方还有一小部分农村居民因为生活比较困难,依然还居住在“窑洞”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大庆工人为了抢时间,“先生产后生活”,即使居住在低矮潮湿的那种“地印子”里,也不怕苦,那是会战期间大庆人的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古汉字中,为什么用“窮”字来说明这些人生活困难呢?首先,穷人的穷,最为显著的特点放在“住房”上。因为“穷”的表现有许多,如表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但是,都没有住房来得贴切和准确。“衣食行”各地有别,但是,“住”却有更多的一致性。衣服,南方和北方差别大,热带居民可以不需多少衣服,而居住在温带乃至寒带的居民则需要较多的衣服,甚至要有毛皮才可以过冬。食品也是有着重大差别,牧区吃肉,农区吃粮。但是,住房却是共性多些。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当然,居住在茅屋里的人们,生活就好吗?也不算好。中国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就描写了在茅屋中居住的天下穷人的困境,那里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困难,在略显寒冷的秋风秋雨中,屋内和屋外一样令人痛苦不堪。但是,茅屋却比起洞穴略胜一筹,那么,洞穴生活的困窘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自古代开始,我国百姓就对于居住条件十分关注,以致至今在我国农民的终身大事中,首当其冲的事情无非是两项:盖新房子,结婚生孩子;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
因此,用住房来表示贫穷富裕的确很准确。“穷”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表明那里的居民穷到无房屋居住,只好居住在洞穴中,而且是在低矮的洞穴中。洞穴低矮到何等程度呢?在洞穴里连身体都直不起来,身体要弓起来才方便进出洞穴,可想而知,这户人家的家境贫寒到什么程度。“穷”当然是缺少钱财,但是,还有一个含义是生存空间太小,活动范围狭窄,前途不大等。比如,穷途末路。
富: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富裕不仅在于有了房子,光是有了房子,没有土地等,那么,这种富裕是一种十分短暂的富裕。真正的富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富”字的本身含义中去理解。
“富”字的中间是“口”,这里的“口”与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口”的含义是不同的。古汉字中“口”字的使用有着比较复杂的含义。一般情况下,“口”指的是洞口,门口,或者出入孔道,比如出入口,有时“口”还会表示人或者其他动物的 “嘴巴”。但是,在这个“富”字中出现的“口”,却与上述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口”不同,这里的“口”指的是“人口”,也表示为劳动力。
我国古代一般都是说统计“户口”,不说统计“人口”。而现代化的“统计人口”说法,是为了让普通百姓更好理解些。古代往往统计某县、州、郡乃至全国有多少“户”,有多少“口”(即指的是“人口”),“户口”一词即由此而来。而我国用“口”来计算人数是自古以来的惯例,在古汉语中,人口数就是“口”数,“口”就是“人”的意思。而鸡、鸭、牛、羊、马使用的统计数字是只、个、头、匹等单位名词。现在,我国百姓的口语中还继续保留古代这种将 “口”定义为人的习惯。比如,问你家几口?问的就是你家有几个人?
“富”字的中间是“口”,表示家里有不断繁衍生息的人口和劳动力。为什么这里的“口”是指人而不是别的?这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很容易理解,在中国各种政治经济学派学术史中,人口(劳动力)始终处在极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的发展和富裕起着决定性影响。其次,人口是富裕的十分重要的特征。古代部落之间的战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早期杀害男战俘,只把女战俘作为“奴隶”,而后,把男战俘也保留下来作为奴隶,作为一种劳动力;因此,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掳掠对方的人口是抢夺到了财富的重要象征。因为,有了人,就有了劳动力,就可以创造出财富。此外,“口”即人,是作为家庭中人丁繁衍的重要指标性特征而出现的。这里的“口”是人的表现,而不是其他有着“口”的家禽、家畜的表现。
“富”字的下方是“田”。土地是财富的基本因素,这里的“田”,不是一般概念的“土地”,而是已经开垦出来的、可以用来种植谷类等农作物的熟土,即耕地。有了劳动力和田地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就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达到丰衣足食。
富:宀+一+口+田,指的就是:有房屋住(宀+一);在房屋里有“口”,即人口,劳动力,房屋能够为人口的健康成长以及繁衍生殖提供遮风挡雨、逃避严寒酷暑的条件;而“田”是人们已经开垦出来的、已经熟耕的、可以种植庄稼的土地。那么,有劳动力,加上田,这样就能够创造出财富来。在五六千年前,汉族的先祖就已经能够正确认定财富的真正含义,应当说是相当聪明的。大家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财富的定义是: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富字里的“田”)+劳动工具,就能够创造出财富来。对比一下,我们的祖先五六千年前得出的财富结论与马克思得出的结论何其相似啊!
“富”不仅表示有钱,而且表示拥有众多必要生产资料、劳动力,拥有这些资源的人们,也就有了更加宽广的活动场所。“富”正好是“穷”的反意字。“穷”不只是无钱,而且表明缺乏应有的起码活动空间。 有句古语,讲志士仁人的行为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的人自身经济上较穷,但是他在社会上朋友很多,很有人缘,他要做事业,要“兼济天下”,那么他还是能够做到的。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而古代战争的一般动机是占领城市和村庄(得到住房),掳掠人口(得到劳动力),抢夺土地(得到耕地)。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之一——皮艾尔?布阿吉贝尔,在《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一书中,阐述他的财富观念,他的看法与中国古代的财富观念十分相同。他说:“耕种者的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的财富的必要基础”,“一切的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
他的财富观念包含两个要素:其一是土地,其二在土地上作为劳动力的人,也就是财富来自人们在土地上的耕种。土地和劳动力(人口)成为财富的两个基本源泉。这种看法与中国古代的“富”字在财富观念的表述上,只是略有不同罢了。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也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19世纪,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曾经援引配第的这句话,并且指出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使用价值是自然物与劳动两种因素的结合。(参阅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页。)马克思同样指出,在农耕经济中,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以及劳动,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换言之,马克思对于农耕经济条件下的财富观念,与古汉字中“富”字的表述也是基本相同的。而“富”字在甲骨文中的样子以及在隶书和楷书中的样子是不太一样的,是经过几千年的变化,才成为现在楷书的样子,这表明我国人民对于财富的看法日益准确和科学。
“富”字本义:财产多,过日子宽裕。 “富”字《说文》:“备也一曰厚也。”《新华字典》:“1、充裕,多,足。2、富有,与”贫“”穷“相对。3、资源;财产。”
由“富”字组成的词组有:富有、富足、富饶、富庶、富裕、富强、富豪、财富、富国强兵、富余、富态、富丽堂皇等。
裕:衣+谷。富裕的“裕”字,由“衣”+“谷”组成。“裕”字本义:衣食不缺,小康生活。这样的生活条件在古代就达到“富裕”的程度了。如果居民有衣服穿,有饭吃,这在古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大家知道,饱食暖衣的小康生活,对于现在中国的大多数人民来说,也仅仅是近二十几年才实现的事情,而在古代要实现衣食不缺这一点,这真正是一件需要努力奋斗的难度极大的事情。“裕”字引申后,指富饶、财物多。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完全依赖于老天的赐予,风调雨顺的年份尚可以稍有温饱,而旱涝虫灾的年份则难免饿死,严寒的天气由于缺衣少食也会使得百姓大量死亡;正常年景,先民尚且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因此,先民们对于衣食不缺的富裕生活是极其向往的。他们那时的“富裕生活”,其实是很粗浅的,毕竟思想是在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现在人们对于富裕生活的定义,比起衣食不缺的“富裕”生活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比如,现在不少年轻人所说的富裕生活,包括:住宅、汽车、电气化家具、电脑、有钱出去旅游等等。现在,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生活富裕起来了,这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对于古代的老百姓来说,衣食不缺的富裕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难于企及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真正摆脱缺衣少食的日子,也不过就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短短20多年。也就是说,对于刚刚进入初步温饱生活的中国人民来说,要走上充分富裕的小康生活的确还需要更加努力奋斗才行。“裕”字引申后有从容,不紧张费力的意思。例如,应付裕如。
“裕”字。《说文》:“衣物饶也,从衣。”《新华字典》:“1、丰富;宽绰。2、使富足。” 由“裕”字组成的词组有:宽裕、富裕、充裕、节用裕民、应付裕如、裕后光前(造福后辈,光耀祖先)、裕民(使民众富裕)、裕饶(富饶)、裕民足国(裕国足民。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宽裕、裕利(大利,暴利)、裕裕(宽余自如的样子)、裕宽(松弛,不紧张)、裕如(自如的样子)、裕蛊(宽纵坏人)、裕和(宽裕和顺)等。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在对于什么是财富上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作为国家财富的就是城池村庄、人口和土地;对于普通家庭的财富来说,就是房屋、人口(劳动力)和耕地。富裕的日子就是:要有房屋、人口(劳动力)和耕地,而且衣食不缺。
中国古代创造汉字的那些杰出的先祖们,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精辟地掌握了财富的真谛,并且把这种思维蕴藏在他们创造的汉字中。我国历史上各种学派同样也准确地理解了汉字“贫穷”、“富裕”的科学含义。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汉族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清楚地看到农耕经济条件下,什么是财富,这是十分令人惊奇的。
思:田+心。汉字告诉人们,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这种思很纯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门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经事情的思,即务农的思。在甲骨文中,“思”字,上有人头部的“囱门”,下有人的“心脏”。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头脑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诚然,现代医学只承认头脑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隶书、楷书中, “思”字的上部 “囱”被 “田”取代。甲骨文的 “思”,解释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隶书、楷书中的 “思”,则告诉人们什么叫做 “思”,通过人们耕田的实践及其整个思索过程来揭示 “思”是什么。
毛泽东指出,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在古代,由于自然环境艰苦,人们的思想中考虑最频繁、最经常的事情,莫过于把吃饭的事情解决好。这个吃饭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已经问题不大了,但是,古代乃至今后,在中国和全世界,吃饭的事情都是最大的事情。因此,吃饭成为中国人思考的大事情。那么,饭从何处来?饭从田地里来!这样就要考虑如何种田耕地。思:田+心。心中有田就要去琢磨怎么把田种好。要考虑这块田怎样耕田、播种、除草、灭虫、收割、储藏、选种,怎样抗旱排涝,以便得到好收成等许多事情;而且需要年复一年地考虑当年和第二年如何种田的事情。
“思”字,把人们日常的千千万万种思的方式、途径,最后选取其中发生次数最多、最经常、一般人无法避免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种田的 “思”选取出来。试想,这种科学的创造字的思维本身,就是人类奇迹! 当然,战争,阴谋活动,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竞争,这些事情都需要思索,而古代先民却挑选了种田之思,不仅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也说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
“思”,田在心中为思!这就是 “思”字的本义。多么科学和正确的认定啊!当然,现在的 “思”,已经发展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领域,即使如此,田在心中依然是战略之思,关系国计民生之思。种田,产粮食,有饭吃,这种生存之思,无论过去、今后还是将来,都是最大的、最重要的思。引申后, “思”的含义得到扩展,有思考、思念、思慕、考虑等含义。
“思”字。 《说文》: “容也,从心。” 《新华字典》: “1、想、考虑、动脑筋。2、怀念;惦记。”
由 “思”字组成的词组有:思考、思想、思虑、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 (疑惑、疑心)、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 (思索、考虑)、思度 (考虑、思忖)、思酌 (考虑斟酌)、思辨 (思考辨析)、思绎 (思索寻求)、思慕等。
貿(贸):卯+贝。什么是卯,在中国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说。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荆棘、灌木丛,而荆棘、灌木丛不是可以做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难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来做烧柴。在古汉字中,与“乙木”相对应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伟岸、高耸的乔木。灌木绝大多数只能够用来做烧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产辅助用具),而乔木则主要用于做房屋、桥梁等建筑的栋梁之材或者板材。
“贸”字是由“卯”和“贝”组成,其含义是用烧柴(卯)来换钱,或者用钱(贝)来买烧柴,这就是贸,也叫贸易。中国这个 “贸”字,是十分传神的,紧紧地抓住了事情的关键——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及其基本表现。这与英语的trade(贸易)相比较,英语的贸字仅仅是个音,而汉字却把 “贸”这种行为是什么、怎么做,都显示得非常清楚。换言之, “贸”字中的“卯”与 “贝”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用“卯” (烧柴)去换 “贝” (钱),或者用“贝” 去买 “卯”,在“卯”与“贝”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交换的关系,即互相贸易(“贸”)的关系。在贸易的过程中,买卖的双方作为钱或者物的主人,通过市场交换,互相之间交换了一种物资所有权关系,这种交易(变易)使原先“卯”和“贝”的所有者交换了所有权。换言之,在贸易过程中,贸易的双方各取所需,实现了自己交易的目的。“贸”字本义:交换财物。
“贸”字。《说文》:“易财也,从贝。”《新华字典》:“1、交换财物。2、冒冒失失或轻率的样子。” 由“贸”组成的词组有:贸易、贸然、商贸、工贸、农贸、贸首、贸名、贸换、贸位(变动位置)、贸功(换工)等。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