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以至五四运动以降,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知识界有部分人一直存在一种见解:以为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中国的落后与汉字有关;中国要现代化非改革汉字不可。有的学者甚致主张完全摒弃方块汉字,改为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研讨会主讲人王和先生以历史资料否定了以上论点。王先生指出,汉字(形象方块字)的存在和发展至少在三千年以上;而西方拼音文字的存在约不到一千年的历史(汉朝的中国人已经知道西方有拼音文字)。而从汉朝到清朝末年这一千多年间,中国的经济文化一直都远远领先于西方,只是到清朝末的近一百年间中国才落后了。这说明汉字不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
研讨会另一主讲人黄乃强先生从美学和科学方面,特别是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领域的领先地位,说明了汉字是最美丽、最科学、最有效率的文字。
汉字是最科学和最有效率的文字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 汉字是一种高度发展了的形象文字,它的美学与科学性不同于原始状态下的原始象形文字;汉字的信息密度也比一般拼音文字的信息密度要高很多。﹝据台湾一位著名汉字学专家朱邦复先生说,汉字与拼音文相比较,汉字的信息密度要高出1.3倍。﹞
b, 中国政府制定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gb2312】汉字编码规定每个汉字的通讯代码﹝或称计算机代码﹞为两个字节﹝2 byte﹞。英文字母的通用代码则为每个字母一字节﹝1 byte﹞;英文单字有长有短而平均由五个字母组成,即每个英文单字需五个字节﹝5 byte﹞代码。这就是说英文单字的计算机化码比汉字单字码长了2.5倍。在计算机处理过程中或通讯的过程中,是以“码”来进行和完成的,所以相同数目的英文字要比汉字慢了2.5倍!
c, 考虑到a, b 两个因素,整体的信息在计算机处理和通讯的过程中,汉语比英文至少要快1.3x2.5=3.25倍!汉字比英文可以快近两三倍,尽管外国人至今故意不去提它,但这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汉字落后的理由何在?!
d:我自己以汉英对照的文章的粗略统计则是:英文比汉文的计算机字节要高出1.5倍至3.0倍不等,即平均来说汉文比英文,效率要高出2至3倍。在中华诗歌、词、对联等文体的中英文本对照中,对比更是3到4倍以上。而且中华诗词中许多“字外之义”﹝这是形象文字的特点之一﹞,英文根本就很难译出。这大概就是朱邦复先生所谓“汉字信息密度较高”的道理。不过中华诗词的这种字外之义,实难用百分比量度出来。
不但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中,你在现实中也可以感到汉字的优越、英文的相对“落后”﹝其实只是两种文字形体不同而引起的差异罢了,英文并不真的落后﹞。辨认一个英文单字,例如 dangerous,人脑也有一个由d, a, 到s 的拼聚到取义到反应的过程,对日益快速的交通干线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是太慢了;可能等你从d到a到n到g到e到r还没到o,还没回过神来,车已经撞上了!所以,国际交通警告符号通统都用图形符号,没有一处是用类似dangerous这样的拼音文字来做交通警示的!
但我们辨认汉字却只辨其整体的“形”,是辨认一个个“图像”;而辨认图像比辨认一串字母再拼出字义来比较直接也比较快。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许多中国的才子读书可以“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不过这样读英文是万万不可能的。
他一向习惯于用图象思考而不是用符号思考。这一点被专家们认定为是他所以成为天才的重要﹝附注:发明”相对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被公认是伟大天才。而爱因斯坦曾说过,因素:用图象思考而不是用符号思考。因为汉字是图象,西文是符号,所以有人说中国人从小就被训练以图象思考,所以用图象思考的中国人比用符号思考的西方人天份更高,你相信吗?﹞
汉字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从来没有那种文字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美学和艺术的享受。书法家挥书几个字,可以或豪放或优雅、或粗犷或温柔,尽表现书者胸中之志向、之情感、之灵性,并可以将之传感给读者、观赏者。
美学和艺术属性是汉字最要重的属性之一。这一点我们留给千千万万优秀的汉家书法家和书法欣赏家们去评说。
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文字既继承了某些汉字又夹杂了平假名、片假名,失去日本文字的书法美,所以时至今日,日本的书法美学还多以汉字辅之,这恐怕不能不是日本书法家们的一种遗憾吧。
汉字简化、拉丁化进程的中止
如上所说,五四运动以来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知识界有部分人一直存在一种以为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的见解。有的学者甚致主张完全摒弃方块汉字,改为拉丁字母拼音文字。这种见解和主张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设立了【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中国文字改革的方向﹝最终改为拉丁字母化﹞和汉字的简化方案﹝作为汉字拉丁化改革的第一步﹞,并公布了汉字的罗马拼音方案和第一、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并付诸执行。
人们不应否定中国政府在汉字改革上的努力和一切积极的成就,例如它制定了汉字的统一编码国标【gb2312】和汉字标准罗马字母拼音法。这两项制定为以后汉字的国际化和计算机化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简化汉字方案虽然近年来很受垢病,但它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应完全予以否定。
只不过,随着世代的进步特别由于近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汉字其实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文字,甚至还可能是一种最美和最科学的文字;认识到中国在某个历史时期的落后其实也并不是汉字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对汉字的改革方向﹝简化以致最后拉丁字母化﹞和发展作出检讨。
1983年间,我作为香港最早期的中文计算机设计师,出席了联合国“科教文”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汉字信息处理研讨会”。会上,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数百名汉学家、学者及计算机工作者对汉字的信息处理和文字改革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虽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例如有两三位外藉华裔学者(笔者知道其中一位来自美国某大学,另一位是东南亚学者)还是发表了几篇主张汉字完全拉丁化的论文,但并未成为主流意见;会议的主流意见对中国政府制定汉字信息处理方案和文字改革方面的意见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
* 中国政府制定的汉字计算机编码方案即国标码gb2312,得到会议的一致认可与接受;
* 中国政府制定的以标准北京话为准的汉字拼音码(当时叫罗马拼音码)作为汉字的注音码是很好的方案,得到会议的一致认可与接受;
* 中国文字(汉字)完全改成罗马拼音化是完全没有必要和不可行的;
* 汉字是一种美丽的文字,它在信息处理领域里更是一种既科学又有效率的文字,对它的过份简化和改造是没有必要的。
中国政府很支持这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培源先生两次(一次在全聚德一次在人大会堂小宴会厅)宴请了全体与会学者和专家。
会后,我陪同伦敦大学东方语言系系主任汤姆逊教授和与会的几位英国汉学家拜访了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印象中,接见我们的领导对这次国际研讨会的情形似乎很了解并持相当开明的态度。
过后不久,大约是1984年吧,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收回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制定的第三批汉字改革﹝简化﹞方案。随后,连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本身也被改组(被撤消;目前相应的部门是“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了。
汉字的改革﹝简化﹞进程就这样中止了。当然,汉字的拉丁化改革运动﹝如果还有少数学者仍拟推动的话﹞也自然中止了。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