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方人认为地理是说明:"人与地的关系。"(邹豹君(美)著:《地理难题答客问》)在中国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风水。
地理家或地师是中国古代最早行风水职能的司员。
王充《论衡·自纪篇》:"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人应善用天时地利。《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 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伏羲为始祖,肇原于此。
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在实践中,使地理术论述更趋完善。诸如《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管子·形势解》:"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无不予时,地不生财。"
中国历朝历代,均有冠称"地理"的风水著作。
四、风水
风水名称来源,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亦有"风水"之称,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又称"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明代乔项《风水辨》解释"风水",有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 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日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 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 无馀蕴矣。"
综上"风水"典出及释义,风水可概括为考察山 1;1 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
汉晋时期,在"阴阳","地理"有关勘察选址,规划营建等论述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初具框架的风水理论体系。第一次将"风水"与"气"联系在一 起,"气"即古时的"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现,"气"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地""气变而有。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