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取名原理之音律(1)
发布时间:2013.02.02      浏览次数:

    文字是记载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音韵体系中每一个特定的发音都呼应于文字体系里每一个特定的含义,并与之建立固定的语音联系,加上记录这一特定含义的具体字形,就构成了文字的三要素:音、义、形。姓名学作为语言文字学的一部分,理应纳入语言文字学理论研究的范畴,故取名同样讲究音、义、形三要素,音韵朗畅、含义丰富、字形简美为佳名美名之必要基础,今天先为大家讲解取名音、义、形三要素之首——音韵朗畅。

    “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解字》,初民时代,人口稀少,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仅仅是识别形体和声音就够了。但如果在夜晚相遇,双方看不清楚,就需要“以口自名”,说出一个符号作为个人标记,由此而产生了人名。因此,名字从“口”、“夕”,为会意字。可见人的名字,最初是为了区别他人而使用的符号标记,而“呼唤”是使用最主要的方式,无论是高官名人,还是平民百姓,每天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相互“称呼”。因此,发音于名字的重要性,譬如五官之于人。人与人的初次会面,第一眼观察的便是对方的相貌。五官端正、耳目清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良好印象,甚至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这也是名字审美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人生于世上,相貌难改,名字却可自主选择,让名字拥有“美丽的面孔”,理所当然是取名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纵观历年来众多的取名书籍及文章,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重点大多数都是放在字义上,其次为字形,语音方面却较少提及,匆匆带过。虽然汉字是表意文字,但汉字字音的复杂性也是异常突出的。据统计,标音的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90%以上,对比起来,姓名学中语音方面远远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而在取名行业中,这部分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家长也就不太注重名字的发音。我身边一友人,父母当年为之取名“锦年”,为“锦绣年华”之意,字义虽然很好,但由于“年”的“n”声母因为受到“锦”字“in”韵母(前鼻韵母)的影响,容易被发成“l”,成了“锦廉”,而且众人都嫌其发音拗口而叫“几年”,给这位友人带来不少麻烦和苦恼。一个人的名字,首先是使用于口头上而被呼唤,其次才是使用于书面上而被书写。若是名字发音晦涩拗口,不仅使名字本身的美感印象被破坏,还无法达到最基本的交际要求。特别是现代电话等通讯工具普及,人不照面,在喧嚣的场合里,如果人名听起来音韵哑仄,会给名主造成更大的困扰。

因此,我主张音韵谐畅应该是取名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所谓音韵谐畅,是指取名时所使用的文字,组合起来要音韵和谐,名字叫起来要顺畅。用作人名的汉字,在读音上有声﹑韵﹑调三个要素,彼此之间应该彼此协调﹑合理搭配,而其中涉及到三方面内容的:响亮度、流畅度、音韵度。

众人皆知,人之五官,耳、眉、眼、鼻、口,形状各异,但是却有一个“比例协调”的问题,让人看着“舒服”,因而谓之“五官端正”。声、韵、调之搭配,虽然较之复杂,道理亦然。汉语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其中二十一个可以用来作声母,另外再加上一个零声母(零声母可从韵母的角度考虑),刚好也是二十二个。汉语的声母共有二十二个,其中二十一个是辅音声母,一个是零声母。二十一个辅音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组:

一组:b p m f (唇音)

二组:d t n l (舌尖音)

三组:g k h (舌根音)

四组:j q x   zh ch sh    r z c s (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

1、双唇音: 

b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如“辨别”、“标本”的声母。

p发音的状况与b相近,只是发p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冲开双唇。如“乒乓”、“批评”的声母。

m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美妙”、“弥漫”的声母。

2、唇齿音:

f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气流从唇齿间摩擦出来,声带不颤动。如“丰富”、“芬芳”的声母。

3、舌尖中音: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如“等待”、“定夺”的声母。

t发音的状况与d相近,只是发t时气流较强。如“淘汰”、“团体”的声母。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能耐”、“泥泞”的声母。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如“玲珑”、“嘹亮”的声母。

4、舌根音:

g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如“巩固”、“改革”的声母。

k发音的状况与g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宽阔”、“刻苦”的声母。

h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摩擦出来。如“欢呼”、“辉煌”的声母。

5、舌面音:

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信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境界”、“将就”的声母。

q发音的状况与和j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秋千”、“亲切”的声母。

x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形象”、“虚心”的声母。

6、舌尖后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庄重”、“主张”的声母。

ch发音的状况与zh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车床”、“长城”的声母。

sh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缝间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如“闪烁”、“山水”的声母。

r发音状况与sh相近,只是声带不颤动。如“容忍”、“柔软”的声母。

7、舌尖前音:

z发音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声。如“总则”、“自在”的声母。

cz的发音区别不大,不同的地方在于c气流较强。如“粗糙”、“参差”的声母。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如“思索”、“松散”的声母。

汉语的韵母有38个,i的两读和e的两读不细分,则有36个。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类:a ai ao an ang

二类:e er ei en eng

三类:o ou ong

四类: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iong v ve van vn

五类:u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其中一、二、三类系开口呼,四类系齐齿呼和撮口呼,五类系合口呼。

四类、五类以零声母表达时,分别是:

四类:yi ya ye yao you yan yin yang ying yong yu yue yuan yun

五类:wu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名字的响亮度,起主要作用的是声韵,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音色的响亮度,(声母)组数依次以降,零声母为最低。(韵母)类数亦为依次以降。如果希望自己的名字响亮,读起来能先声夺人,那么就要尽量选取声母、韵母前面的类别。但是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名字里所有字的声、韵母音色都必须越响亮越好,而是在于和谐搭配,原则上是把重心放在最后一个字的音色上。这就涉及到读音是否流畅的问题了。所谓“朗朗上口”,单有“朗朗”(音色响亮)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是否“上口”(读音流畅)。

符合流畅美标准的命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譬如我所取之“邓云轩”,声母分别是第二组、零声母、第四组;韵母是第二类、第四类、第五类。显得非常流畅,主要是由于名和姓的声韵异组异类使声音有了变化,因而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果名和姓同组,只要处理好韵母的关系,效果也很好;如果韵母相同,则可以在中间插入一不同韵母的字,这样不仅避免了发音艰涩的问题,还能造成回环相扣的音韵美。如我为澳洲华侨许哥之千金所拟“许清如”一名,“许”与“清”声母同是第四组,但因为韵母搭配避开了相同类别,也就不显拗口。并且“如”与“许”字虽然同韵,但因为隔着“清”字,反而有种首尾呼应的巧妙和美感。如果名和姓同类,就要处理好声母的关系。如果名和姓既同组又同类,就需要仔细推敲,许多不拗口难听的名字多出自这里。譬如我那位郑姓友人的名字,声韵搭配上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不仅“郑”与“锦”声母同组,“锦”和“年”韵母同类,并且是分别相连的两个字,音韵搭配上是最差的效果。如果是双名,其规律大致同上所述,只要使三个字的声韵有变化即可。最佳选择就是中间的字与首尾的字不同组,不同类。

汉语独特的声调系统,决定了汉字组合时如果要讲究美感,是必须考虑声调搭配的。韵文所讲究的平仄就是由声调所决定,近体诗和词曲之所以显得抑扬顿挫而具有音乐般的旋律,其原因也正是由于声调错落有致的和谐搭配。人之名字,既然为语言的文字符号,也免不了讲究声韵。

汉字字音的分别声调,古已有之。南朝始创“平、上、去、入”四声之说,今日普通话之“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正是由此变化而来:

阴平(第一声):声调高而平,没有升降变化,起点、终点都是55,调值标为55,又称高平调,如“清、薇、轩、东”等。

阳平(第二声):声调由中向高扬起,起点为3,终点为5,调值标为35,又称高升调,如“云、华、如、阳”等。

上声(第三声):声音由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起点是2,降到1,又升到4度,调值标为214,又称降升调,如“采、远、楚、美”等。

去声(第四声):声调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间没有曲折。起点为5,终点为1,调值标为51,又称全降调,如“笑、自、邓、岳”等。

相应地,我们也可以把姓氏按声调区分为四类,即:阴平类、阳平类、上声类和去声类。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若将姓名按照声调进行排列组合,从中就可以发现些有用的规律。



对应单名,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1 阴平类:

A. 阴──阴型

B. 阴──阳型

C. 阴──上型

D. 阴──去型

上述组合出来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只是D类稍微逊色,它适合使用比较响亮的字眼,一般不使用在追求儒雅细腻格调的命名中。

2 阳平类:

A. 阳──阴型

B. 阳──阳型

C. 阳──上型

D. 阳──去型

上述的四种类型中,ACD是理想的组合。B类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人们在称呼时常常不自觉地改变姓氏的调。

3 上声类:

A. 上──阴型

B. 上──阳型

C. 上──上型

D. 上──去型

上述的四种类型中,ABD是理想的组合。C类在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

4 去声类:

A. 去──阴型

B. 去──阳型

C. 去──上型

D. 去──去型

上述的四种类型中,ABC是理想的组合。D类读起来给人吃力的感觉,称呼时一般要改变调值,最好不选。

对应双名,每个姓氏都有16种声调组合形式。

(1) 阴平类:

A. 阴──阴──阴型

B. 阴──阴──阳型

C. 阴──阴──上型

D. 阴──阴──去型

E. 阴──阳──阴型

F. 阴──阳──阳型

G. 阴──阳──上型

H. 阴──阳──去型

J. 阴──上──阴型

K. 阴──上──阳型

L. 阴──上──上型

M. 阴──上──去型

N. 阴──去──阴型

O. 阴──去──阳型

P. 阴──去──上型

Q. 阴──去──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EHJKMNOP是理想的组合。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声调富于变化,尤以EJN为最佳,它们都是以阴平开头,以阴平结尾,首尾呼应,十分和谐。

BCDFG五种,前四种是两阴或两阳连缀,语感平淡,G类虽有变化,读起来却有些拗口。A类是三阴平连缀,显得呆板拘谨,应避免。L Q类是两上或两去连缀,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

(2) 阳平类:

A. 阳──阳──阴型

B. 阳──阳──阳型

C. 阳──阳──上型

D. 阳──阳──去型

E. 阳──阴──阴型

F. 阳──阴──阳型

G. 阳──阴──上型

H. 阳──阴──去型

J. 阳──上──阴型

K. 阳──上──阳型

L. 阳──上──上型

M. 阳──上──去型

N. 阳──去──阴型

O. 阳──去──阳型

P. 阳──去──上型

Q. 阳──去──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FGHJKNOP是理想的组合。ADCEM 次之,需要在选字上下工夫。BLQ不宜采用。

(3) 上声类:

A. 上──上──阴型

B. 上──上──阳型

C. 上──上──上型

D. 上──上──去型

E. 上──阴──阴型

F. 上──阴──阳型

G. 上──阴──上型

H. 上──阴──去型

J. 上──阳──阴型

K. 上──阳──阳型

L. 上──阳──上型

M. 上──阳──去型

N. 上──去──阴型

O. 上──去──阳型

P. 上──去──上型

Q. 上──去──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EFGHJMNOP是理想的组合。KL次之。ABCD则不宜采用。

(4) 去声类:

A. 去──去──阴型 B. 去──去──阳型

C. 去──去──上型 D. 去──去──去型

E. 去──阴──阴型 F. 去──阴──阳型

G. 去──阴──上型 H. 去──阴──去型

J. 去──阳──阴型 K. 去──阳──阳型

L. 去──阳──上型 M. 去──阳──去型

N. 去──上──阴型 O. 去──上──阳型

P. 去──上──上型 Q. 去──上──去型


    
    上述的
16种类型中,EFGHJLMNOQ是理想的组合。其它则出现连缀现象,不宜采用。总之,对每一个姓氏来说可以用来组合的声调只有十几种。但是声调的组合并非孤立的现象,在应用中一定要同所选的名字的字型和字意联系起来。例如我应一谭姓家长请求所拟的“谭笑鸿”一名,声调依次是阳平、去声和阳平,正是理想组合中的0型,加上三字的声母分别是:txh;韵母分别是:aniaoong,各属于不同的类组,错落多变,完全符合音律美的规律;而且三字的音色都很响亮,读起来有先声夺人之效果;且最后一字“鸿”为平韵的后鼻音,发音响亮而悠长,因而整个名字显得大气响亮,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甚至余韵悠悠。

理论知识虽然枯燥,但方法上不过是声母、韵母按一定发音的规则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探求其不同的搭配方式产生的效果,找到完美的组合。然后加上声调分析,“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使之产生极具动感的韵律美,就象唐诗宋词元曲给人如音乐般的享受。

 

另外还要考虑到名字的社会学色彩,还要注意名字语音的“雅俗”问题。首先是脏话、粗话的谐音字词不宜入名。如古代名人“曹操”之“操”字,本义为品行、品德。后来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已借代为一不洁字音的字,现在已不宜入名。这点很容易为人所想到,但要注意的是不同方言区域间的区别。比如《诗经》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名句,所以也有不少家长为女宝宝取名时取“窈”、“窕”之名。但是“窕”在广州话中很容易被误听为广州话中不洁字音“diao”,如果在流行粤语的区域内,取这样的名字显然是不太适合的。所以家长也应该将以后可能定居的地方方音考虑在内。而汉字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否则会给名主造成尴尬的境地,如 “苟维华”叫成了“狗尾花”,“朱冶菲”成了“猪也肥”。

除此之外,还需考虑语音情感色彩的差异。唐代《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康熙字典》卷首《分四声法》歌:“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现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已经与古代语音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阴平安和中正,阳平激昂活泼,上声婉转妩媚,去声铿锵豪迈。这不能不涉及到男女性之间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如人之五官,瓜子脸、柳叶眉等,是女性之美的象征,若是长在男性脸上,多少会被认为带点“女儿气”,过于阴柔;面相浓眉粗眼的女性,也会被认为是“男儿头”,过于阳刚。因为世人眼里的男性之美,多在于豪放浑厚、健壮勇敢或者风度翩翩、文质彬彬;女性之美,多在于温柔贤淑、沉静宁和或特立独行、气质出众。传统家长为孩子取名常遵循这样的规则:男宝宝取名偏向阳刚,女宝宝取名偏向阴柔,这是符合传统大众审美观念的。故而,男性姓名宜用阳平或去声结尾,女性姓名宜用阴平或上声结尾。还可根据性格喜好而取不同声调的名字。

本文共分 1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