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气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3.03.17      浏览次数:

气学理论和阴阳思想,可以说是中国风水学的灵魂。没有气学理论和阴阳思想,就谈不上中国风水。阴阳为体气为用。可见在实际运用中,气的作用还要普遍一些。中国风水师寻龙探脉,寻找好的风水宝地,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生气凝聚之地,也就是为了找“气”。 
  “气”用现代话来说,也可以叫做“以太”、“场”、“力”、“波”等等。它无影无形,但却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越是往细里分析“气”,解释“气”,越是说不清道不明。“气”像老子说的那样:“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不可以捕捉,但可以感觉。
  “气”到底是什么呢?究其根源,它是宇宙未分前的一种状态,是万物的根本。张载的《正蒙·太和》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在天地未分之前,天和地只是一团由阴和阳组合而成的气。随着这团气的运行变化,《淮南子·天文训》云:“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此后虽然天地分离,但阴阳之气却是时时在相互感应,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古语云:“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除天空中流行的天之阳气和地底下流行的地之阴气外,天空中也有阴气,地底下也有阳气,此乃阳中之阴和阴中之阳。我们的风水学家们所苦苦寻找的“生气”、“旺气”,其实就是这个阴中之阳气或阳中之阴气。
  (一)依形势辨其气。《青乌先生葬经》说:“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乘风散,脉遇水止。”《管氏地理指蒙》云:“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是说地中有吉气,此气随土而起,伴脉而行,遇水则止。水止之处,就是古人为之寻找的气场,有如人体的穴道。古人注重气,不单注重地之生气,也还注重天之生气。只有“天气纳而地气归”之处,才称得上是最好的风水宝地。
  山脉遇水之处,可以凝聚地中生气,使其不致飘散;但山环水抱之地,更可上纳天气,下聚地气。我国古代的大城市,一般都坐落在山环水抱之中,或曲水弯里。坐落在山环水抱之中,或曲水弯里的城市,一般比没有坐落在山环水抱之中,或曲水弯里的城市要繁荣发达得多。这些我们可以从一些大城市的地理布局中得到验证。
  在城市里,我们可以把道路视作河流;把房屋建筑视作山脉。道路如果在住宅前方有东西朝抱之势,且无噪音和灰尘;住宅后面又有高楼呈环抱之状,挡住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之刚风,则也可以视作聚气藏风的结穴之所。
  (二)依光色辨其气。一个好的聚居环境,应该没有灰尘、烟雾,空气比较纯净,而且还应是“天气纳而地气归。”《阳宅十书》云:“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葬经翼》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这里对“气”作了比较形象的描写。生气旺的地方,空气中的水分不一样,光波不一样,周围的树木、流泉、土壤、砂石都不一样。我们练过内丹的人,可以通过看“光”来选择气场。当我们进入其恍兮惚兮的状态时,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气”的形状和颜色。生气旺的地方,可以看到或明亮轻盈之气,或青红相浸之气,或红紫相依之气,或紫黄相间之气,或五色之气等。生气不旺的地方,又会看到或青色之气,或红色之气,或白色之气,或黑色之气等。我们的古人把对人类生存有利的气,叫做“生气”、“旺气”,其实就是阳中之阴气与阴中之阳气;把对人类生存不利的气,叫做“衰气”、“死气”、“煞气”,其实就是太盛或极弱的阴阳之气。
  阴气和阳气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吉与凶,关键是要协调和谐。阴阳之气协调和谐则为吉;不协调、不和谐则为凶。我们生活在地上,地是由阴气凝聚而成的,故阴气特别旺。阴气旺则须用阳气来调和,阴阳和则万物生。“易”虽分其阴阳,但又讲究阴阳之感应对待;又强调阴中必须要有阳,阳中必须要有阴,象太极图阴鱼中有一白点,阳鱼中有一黑点一样。我国风水学所追求的气场,其实就是太极图阴鱼中的阳眼(白点),或阳鱼中的阴眼(黑点)。
  古人通过长期实践发现:青色之气,主惊恐与忧虑;红色之气,主血光与火灾;白色之气,主兵戈与孝服;黑色之气,主疾病与淹滞。又青色属木对应人的肝与胆,红色属火对应人的心与血管,黄色属土对应人的脾与胃,白色属金对应人的肺与皮肤,黑色属水对应人的肾与膀胱。我们选择居住环境,一定要选择对自己的五行属性有利的气场,避开对自己的五行属性不利的气场。
  (三)依水土辨其气。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气既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我们就可以从“象”和“形”上去细细品味其气之情状。
  如相水土,土之颜色以红黄为上吉,青黄次之,灰白或灰黑为凶。水则以澄碧柔软为上吉,清澈明亮次之,浑黄或暗浊为凶。臭之舔之,水土都以清新、甘爽为吉,苦涩、腐臭为凶。不言自明,吉者必定蕴含着生气与旺气;凶者必定隐伏着死气与煞气。土入中庭,不吉则伤其脾胃而殃及全身;水归下府,不吉则祸于肾脏而损其根本。
  另外,古代还用挖填法、称重法、捏摸法等来检验土质的好坏。土质好,其气场必然也好;土质不好,其气场也就肯定不好。现代有科学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当然会更加可靠一点。
  (四)依声音辨其气。《发微论》云:“欲向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不欲动愈动,静愈静。”动中求静,是欲向躁动的人世间寻求一块清静之地;静中求动,是在这块清静的环境中,还未断绝鸟语人声。太极图阳鱼之黑眼,可谓动中求静之地也;太极图阴鱼之白眼,可谓静中求动之处也。不欲动愈动,要求人们避开集市、工厂、娱乐场所等一切噪音之源。一切过动的噪音,都是因为其音频或过长、或过短、或过尖、或过急、或过高、或过乱导致的。这种噪音使气场紊乱,产生煞气,从而危害人的心、脑、血管等器官,扰乱人的清明之本体,给人带来无穷的祸患。不欲静愈静,同时又要求人们避开毫无生机的死寂之地,过静之死寂会导致气场衰微,衰微之气不但无益于人,反而倒吸人之生气,给人造成损耗。好的风水宝地,人们用耳朵也可以时时享受到太极冲和之气的滋润。
  (五)依感触辨其气。这个方法,是要我们用身体对周遭环境进行感触。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打开全身的毛细孔对周遭环境进行感受,身体就会出现或清爽、舒适,或闭塞、慌闷等感觉。这些感觉就是气场对人体作用的表现。我们的感觉好,说明这里的气场好,有生气或旺气;我们的感觉不好,说明这里的气场不好,有死气或煞气。因为每个人皮肤的灵敏度不一样,所以感觉的程度也会不同。感觉最明显的应该是小孩、妇女和好静之人,因为他们的触觉相对来说要比一般人灵敏一些。
  我们还可以用释放潜意识(元神)的办法,来对事物进行感触。只要进入到那种无人、无我、无物之状态,潜意识(元神)就会被释放出来,它一被释放出来,我们就能够对事物了如指掌,但这种要求很高,常人难以做到。
  常人能够做到的是在无意识之间,或恍恍惚惚之间捕捉自身的一些突发性感受,这些感受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一旦第六感出现了,不管它是好是坏都不要轻易放过,因为它非常的灵验,它标志着元神在向识神传递吉凶祸福之信息。元神是无所不知的,它所传递的信息也是非常可靠的。平时之所以体悟不到它的存在和作用,是因为我们的中枢神经受控于识神之缘故。

本文共分 1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