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名网-周易起名大师】:《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 一、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要研究《红楼梦》中的姓氏及其隐喻性,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国人姓氏的起源及其一般规律。 中国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姓氏的起源要追溯到遥远的神话传说时代。清人顾炎武《日知录》上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剖析顾氏的这段话,至少可以说明以下三点问题:
(1) 姓,起源于五帝。如《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云:“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帝明德,故黄帝为有熊,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2) 早期的姓,只有22个。从“姓”字组成看,是由“女”与“生”构成,会意兼形声。《说文》云:“姓,人所生也。”段注云:“因生以为姓。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因以为姓;黄帝母居姬水,因以为姓;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是也。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从女生会意。”由是可知,“姓”是从母系社会开始,它是母权社会的产物。
(3) 氏出现于姓之后,“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这个变化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标志。《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郑玄注云:“姓者,所以位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以此说明姓与氏之间的区别。后世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者有氏,*者无氏,形成一种制度,直到秦统一中国以后才逐渐将姓氏“合二而一”了。 凡是学过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始终维系着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在姓名制度方面,从东汉到唐中期倡行门阀制度,将姓分为国姓、郡姓、州姓、县姓等高低不同的“姓”级别。
【周易起名网-周易起名大师】:
例如,唐朝皇帝姓李,李是国姓,最高贵,一些人以赐姓李为荣耀。这种以国姓为荣的影响,一直到近现代还在某些人头脑中萦迥着,自视为“高贵”的本钱。宋朝以后,科举制度代替了门阀制度,姓氏等级逐渐失去了它的社会地位。如今,人们的姓氏既无高低之别,也无贵*之分,真正成为一种“区别”人的“符号”了。 中国人的姓究竟有多少,至今还难于说出个精确的数字。
据《中华姓府》的统计,从古至今多达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个字的姓127个,四个字的姓有6个,五个字的姓2个。 这些姓是经过五千余年的发展逐渐积累起来的,每个姓都有其来源,都有一篇美妙的故事可述说。例如,齐、鲁、宋、卫四姓,是以国为姓,而瑕丘、苗、旗思、高堂则是以地名为姓。又如,司马、司徒、司寇、司空等是以官为姓,王、公、伯、爵、侯等是以爵为姓。再如,城、郭、园、池等是以居地为姓。此外,有些人是以名、号、事、谥为姓,或是以简化古氏、数字为姓。如果将上面的姓氏来源略加分类,中国人(主要是汉族)的姓至少可分为十二、三大类,绝不止《百家姓》上所列的“百姓”。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姓不仅数量大,而且来源也十分复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风采。
【周易起名网-周易起名大师】:
作为小说描写的人物,其姓氏的数量、来源,都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么复杂、那么多。不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金瓶梅》,尽管其人物众多,其姓名也是璀灿多姿,但均不能同《红楼梦》相比。 据我初步统计,《红楼梦》中出现的姓氏多达82个,还不包括那些神仙人物、文史人物、有名无姓、有官阶无姓、有艺名而无姓者。其中耶律雄奴是用少数民族的姓,温都里纳(金星玻璃)是用外国译音,究属姓还是名难于确定。余者80个姓,都见于《百家姓》。现在以《红楼梦》中出现的先后为序,开列如下: 甄、贾、石、孔、曹、封、严、霍、林、冷、王、史、薛、张、李、邢、穆、花、冯、秦、尤、刘、周、赖、黄、金、于、余、焦、詹、单、吴、戴、钱、鲍、杨、赵、叶、万、牛、柳、陈、马、侯、蒋、谢、戚、韩、卫、胡、云、夏、卜、程、倪、方、仇、沈、白、傅、宋、梅、乌、娄、田、祝、许、何、俞、邬、潘、朱、郑、孙、嵇、包、毕、裘、时、毛。 在这80个姓之中,姓贾者属“望族”。小说中明确写到姓贾的人物共51人,这还不包括嫁到贾府中的女子。其他姓,有的人数多者五六个,少者只有一人。
最早指出《红楼梦》人物取姓之义的人是脂砚斋,他在脂批中不时点出某人物取姓的涵义。例如,甄士隐的甄是谐“真”,贾雨村的贾是谐“假”,封肃的封是谐“风”,严老爷的严是谐“炎”,霍启的霍是谐“祸”,单聘仁的单是谐“善”,薛蟠的薛是谐“雪”,卜世仁的卜是谐“不”,詹光的詹是谐“沾”,戴权的戴是谐“代”,裘世安的裘是谐“求”,吴新登的吴是谐“无”,冯渊的冯是谐“逢”等等。 清嘉道以降,旧红学的一些重要人物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红楼梦》人物之姓取义谈过不少有益的见解。如诸联在《红楼评梦》中曾说:“名姓各有所取义。贾与甄,夫人皆知矣。若贾母之姓史,则作者以野史自命也。他如秦之为情,邢之为形,尤之为尤物,薛之为雪,王之为忘,林之为灵……”(5) 从脂批到旧红学对《红楼梦》人物姓之取义的研究,虽然有些零碎,尝有索隐的味道,但对后世的研究确有启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是不该抹煞的。
【周易起名网-周易起名大师】:
仔细研究《红楼梦》人物的取姓涵义,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处是它的多义性。以“贾”为例,其谐音为“假”,意在说明小说中“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但是,贾----假的涵义还有更宽泛的理解:贾----假家、假王、假史(野史)、假学(薛)、假正、假宝玉、假皇帝、假妃……过去的历史是虚构的谎言,一切皆假。除此而外,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
(1) 从汉字结构角度看,贾与曹二字字形十分相近,常以“形近而讹”。曹雪芹以贾隐曹,深意存焉。小说中借薛蟠之口把“唐寅”读成了“庚黄”,让贾宝玉“猜”出来,说读错了,这表面上是一个笑话儿。但这个“笑话儿”有两重意思:一是说唐寅与庚黄二字形相近,容易“看花了眼”,造成误读,闹出薛蟠那样的“笑话”,(这是贾宝玉或者说作者有意)嘲笑薛蟠不学无术的意思,取笑一下。二是深一层的意思是,由此使人联想到贾与曹形近,以贾隐曹,暗示小说中的贾家即影射曹家,使人由唐寅联想到“曹寅”来。
(2) 小说中的“贾”有此功用,其它的姓也有特殊的功用。例如,邢字是一个姓,其实邢隐形。宁国府的男主人是贾赦,女主人是邢夫人(邢氏),这种安排也是别具匠心。如果将贾赦与邢氏连在一起,恰好是“假设形式”。从小说的描写重点来看,荣国府是小说描写的主体,宁国府则是陪衬,前者详写,后者略写。所谓“假设形式”,正是利用了《红楼梦》人物定姓取义的又一种手法。
(3) 汉字有多义性、隐喻性、同音异义性的特点。例如,林黛玉之姓林,隐喻之意甚多。其一,黛玉前身为绛珠仙草,草为木质也;其二,其有“林下之风”,以才女目之,又谓其“月明林下”,以美人属之尊之;其三,林遇雪(薛)则无欣欣向荣之兆,而有萧萧枯萎之忧,命运之象征。又如薛宝钗之姓薛,薛谐雪,雪有阴冷之象,故宝钗有冷美人之称,其对林(黛玉)有侵袭之虞。夏金桂之夏,正是雪(薛)遇夏(日)则融之兆。 古人的姓氏常与门第、郡望、宗法关系相联系,《红楼梦》中取姓时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有所表现。贾家号称“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第4回 以“护官符”的形式道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势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就是指贾家的豪富。第5回 通过警幻仙子之口转述荣宁二公之灵所嘱:“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这些话无非强调贾家的门第高贵----“世卿世禄”,是一地的“百年望族”。这正是封建贵族阶级门阀世家的等级观念在姓氏制度中的反映。
【周易起名网-周易起名大师】:
历史上,春秋以前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其后是门阀世族。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也是以高门贵族辨别姓氏源流的一种制度。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族姓昭穆记》、《姓氏簿状》、《姓苑》等专书6, 即是门第、郡望观念的产物。《红楼梦》中特别点明贾家“自东汉以来,支派繁盛”云云,无非是说贾家门第、郡望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红楼梦》第2回 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也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这一长段的对话是中国古代姓氏制度中所谓“通谱”、“认族”(即认宗)现象在小说中的反映。 由于门第、郡望是一种“高贵”血统、地位的标志,可以凭此世代为官。因此,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些人以“通谱”、“认宗”的办法,达到攀附权贵、升官得势的目的。从南北朝以后,特别是唐代,这种“通谱”、“认宗”的陋习达到高峰。个别人为了实现升迁的目的,不惜改变自己的姓氏,变换老祖宗。当年曹操三易其祖,白居易乱编世系,是世人皆知的典型例子。贾雨村“寅缘”复旧职,最形象、最辛辣地写出了封建时代所谓“通谱”、“认宗”的丑恶心态。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至今这种“通谱”、“认宗”的余绪尚存。 姓氏,粗粗看来不过是一种“符号”,但在阶级社会,特别是封建等级观念极为强烈的时代,它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和奥妙,故《红楼梦》一书中姓氏的取义十分精妙,绝非泛泛之笔。小说中重要姓氏的来历、取法、隐喻,用心奇巧,一丝不苟,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蕴。这一点,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其它小说是无法媲美的。
QQ:399253845 手机:15918802009
粤ICP备12094157号 邮箱:mmyo2009@139.com
我的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双龙地铁站附近